作者:李乐平
近日,高检院启动“最美青年检察官”集中宣传活动,旨在“发现最美青春,展示检察风采,凝聚奋斗力量,推动工作发展”,表明高检院高度重视青年检察干部的培养。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40岁以下检察干警近10万人,已占全部检察人员的41.59%,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青年检察干警的教育培养,也必然是检察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青年检察干警,从校门到机关,从此步入检察职业人生,很多人可能是终身与检察事业相伴,只有将个人的努力与检察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逐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如何引导青年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是引导培养他们尽快成才、成长、成熟的重大课题,事关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和信仰的追求与坚守。成功是一种感觉,是在不断努力进取中接近目标、实现目标后的满足和欣喜。抓住点滴时间,认真复习法条,通过了司法考试是成功;研读法律知识,细致审阅卷宗,顺利办理了疑难案件是成功;强化出庭能力,不断提升自信,克服了初次出庭的胆怯是成功;潜心思考酝酿,论文几易其稿,文章最终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是成功;年底评优,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先进是成功;竞争上岗,顺利入选并获得了理想的岗位也是成功。每一次的成功,我们都将拥有每一次暂时满足的感觉。
成功是一种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追求成功的过程是漫长的,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的禀赋有差异,追求目标的过程往往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既可能是顺利的,也可能是曲折的,既可能是按预期计划实现目标,也可能反之,要对曲折和困难有心理准备。真正的成功在于设定目标后的不懈怠、不放弃,在于一步步接近目标的努力过程。
成功是一种积累。对于每一次成功来说是一个过程,对于成功的人生来说,是一次次成功的实现和积累,所谓积小胜成大胜,只有把一次次人生积累起来,才能实现人生的高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事业的进步,每一次成功既是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又是新一个目标的开始,奋斗的人生就像永动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成功是一种坚守和心态。面对徘徊不前、目标难以实现时,就需要耐心和坚守,事业发展中出现瓶颈现象、停滞现象,是客观的、经常的,此时就需要有对既有成功的坚守,也有对未来目标的合理定位。成功还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人们通常都会在比较中衡量个人的成功,而比较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失衡的心态,有些人选择了坚守,有些人选择了放弃和懈怠,有些人甚至走向了反面。很多反面典型告诉我们,此时最容易出现人生目标的逆转。有的官员当仕途停滞不前时,把目标转向了金钱,腐化堕落成了人民的罪人。
如何看待和衡量成功,见仁见智。有人以官大官小、升迁快慢衡量是否成功,有人以钱多钱少为标准,有人因培养子女成才而引以为荣。对于年轻人而言,功名利禄的确是绕不开的想法。但客观上,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受制于种种客观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个体的发展的确会发生差异,有的人进步快些,有的人进步慢些,个别的甚至还可能发生人生道路逆转的情况,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官大官小、财富多寡只能是少数人的成功观,假如以此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必将使人生道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崎岖。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年检察干警而言,尽快成长成为一名成熟的检察人,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检察人,成为一个不断取得进步,不断对人生有新感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天下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轻人是否正确地谋事、努力谋事,是抓住青春的关键。若是几年下来,回首往事,自己努力了,尽力了,就不至后悔浪费当初青春年少。
(作者为苏州大学检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扬州两级法院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上海为青年干警举办沪语培训班
·江西黎川县检察院开展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活动
·最高法院庆祝“五四”青年节 王胜俊勉励青年干警
·福建省检察院为青年干警铺设成长进步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