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丹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自2010年4月我国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热情高涨。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扎实建立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收获丰硕实践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制度形成,为实现创先争优经常化、普遍化和基层化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党中央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多次针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制定文件、召开会议、树立典型等方式,切实对创先争优活动加强领导和指导。
今年5月,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抓好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工作的方案》,随即印发《关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9月,中央印发《关于党支部建立创先争优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根据各自实际,围绕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总结提炼创先争优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稳步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设。
在广东,“南粤先锋行动”的做法和经验已形成制度规范,进一步提振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转型升级、破解难题的“精气神”。
在山西,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内蒙古、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完善党员承诺践诺制度,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领导点评,督促党员及时兑现承诺,推动了一批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国97.6%的基层党组织、98.3%的党员作出公开承诺,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每年突出一个主题:2010年重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重点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2012年重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各级党组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农村,党建工作已推广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在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区域化党建工作得到推广;在商贸区和工业园区,党组织已建到商务楼宇、商贸市场和园区企业里。北京市大力推进商务楼宇“党工共建”试点,163个商务楼宇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3个、工会组织350个。
以党建带工建、带妇建、带团建,让党的基层组织向其他各类组织延伸。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会组织覆盖非公有制企业285万家,工会会员达到1.38亿人;31.4万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独立建立了团组织,覆盖青年1611万人。
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巩固和扩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街道社区的党组织仅仅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服务、凝聚、管理功能。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巩固和拓展,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壮大同样也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坚实支撑。创先争优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参加平安创建活动,带动全国46万多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483.3万件,调处信访积案111.3万起,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注民意改善民生
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097.8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962.8万件。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4550多万名党员自愿缴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大爱真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从身边的岗位着眼,切实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创先争优活动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新变化。
在50个中央有关部门、行业主管单位的组织指导下,全国467万个窗口单位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和优秀服务标兵,涉及105万个基层党组织、1433万名党员。50个窗口单位普遍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实施阳光操作,窗口服务事项和流程更加公开透明。
国家工商总局结合全系统70%的人员在基层、80%的机构在基层这一特点,着力抓好基层工商所、窗口单位和执法岗位3个重点环节,大力实施了“窗口擦亮工程”、“服务优化工程”、“和谐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活动;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地区,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过制定新的窗口服务规范、加强邮件限时管理、推进便民服务站建设等制度,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关心民意、关注民生。
四川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彝区“三房”改造、地震灾后重建等系列民生工程;青海投入107亿元办好水电路话“四通”等8项新农村建设实事;吉林开展了“三帮扶”活动,帮助8.2万名困难群众创业就业。
一件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了,一件件群众期待的实事好事办成了,老百姓与党员干部的心贴得更紧了。
2011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1.65分,在各项党建工作中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