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两区同建,打造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的新平台,拉开了传统农区历史性巨变的大幕,回答和破解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战略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两区同建找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当前,我国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三化同步”,而德州找到了把“三化”结合在一起的平台,把“同步”落到实处的抓手。居住社区建设,坚持居住楼房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公共服务城市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加快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产业支撑的难题。而两者结合,深刻改变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开启了新型城镇化的新航程。在这个过程中,德州通过合村并居、统一规划,新增了土地资源,加速了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对于解决我国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于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竞争力,都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两区同建创造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新模式。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城镇化就不应是削弱农业、剥夺农民、凋敝农村的过程,而必须是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过程,德州两区同建,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用心、很到位。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益,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特别是提高了生产的组织化,壮大了集体经济,解决了很多村庄集体资产空心化、无钱办事的难题。居住社区建设,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彻底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破解了“有新房、无新村”的困局,提升了农民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许多小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社区服务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城市。两者结合,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愿望,有效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
两区同建打开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局面。德州坚持决策重民意、办事讲民主,使两区同建的过程变成增强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提升政治素质、加强组织建设的过程。一是工作中他们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拆不拆,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二是通过合村子、社区选举,搭建起农村新的民主管理平台,畅通了农民的民主参与渠道,选出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干部队伍,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努力解决而未解决的“乱村”、“弱村”问题,根治了宗族势力干政的顽疾,农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两区同建成为发扬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的创新性实践。
两区同建探寻了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农民工进城打工,造成了第二、三代农民工找不到明确的定位而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无人照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负担沉重等社会问题。而通过两区同建,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社区里安居,上述社会问题可以从源头上得以减少,再辅以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化解了影响农村稳定的矛盾。
总之,德州的两区同建,是传统乡村从形式到结构、从物质到精神的深刻变革,建设了新村更化育了新人,改变了硬件更创新了“软件”,堪称继“大包干”后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的又一大创举。
·山东德州创新警务夯实农村治安防控基础
·李雪峰:平安德州建设的守护神
·山东德州东地派出所推行“E家”社区警务机制
·山东德州夏津县检察院探索"七上七下"工作法
·山东德州公安“信息警务” 打造安全“电子社区”
·山东德州法院以文化建设助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