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982年从省警校毕业,到现在走过了30年的警察生涯;他儿子我,则是一个入警3年的交警。在外人看来,我们是公安战线的“父子兵”。在我看来,父亲是我的战友、前辈、榜样。
小的时候,每当仰视父亲高大的身影,看着那一身橄榄绿的警服,感受到的是一种威严和敬畏,只觉得很怕父亲;上中学时,每当看到父亲精气神十足的身影,看着那一身藏蓝的警服,一种崇拜和向往深深刻在我的心上。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警察。2005年高考,我义无反顾报考了省警校,如愿以偿被警校录取。这时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和那身庄严的警服,一种喜悦、一种责任感涌上心头,从此我踏上了自己的从警路。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警察”这个词的含义,因为父亲那忙碌的身影,由模糊变得清晰。如今,我与父亲成为公安战线的战友。
从上警校的那一刻开始,父亲便成了我从警路上的老师、言传身教的师傅。第一次参加入警宣誓仪式时,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手,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让父亲一同分享自己的喜悦。然而,电话那头,父亲说:“别高兴得太早,你穿上警服,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一盆冷水把自己的激动之情浇得透透的。想起刚刚宣读的誓词,我对父亲的话多了份理解。
如今,我与父亲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方式、方法,他会指出我工作中的坏习惯,指导我改正。我现在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父亲经常给我讲写作技巧,帮我收集一些好的素材让我练笔。他说:“新时期的警察,不但要能武,还要能文,有一手好文笔,也能做一个好警察。”
因为每天要站早高峰,父亲特别叮嘱我,“你作为交警一定要注意形象,那是门面、是窗口。严格执法的同时,一定要态度端正和蔼,你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每天工作很累,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用心去诠释什么是“人民警察”,我的生活很充实。
2011年是全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的一年。日常的工作压力之下又多了“考”的压力。我有些闹情绪,就不愿意看书复习。而父亲再忙每晚也要抽出时间来复习。相较之下自己终觉惭愧,只好老老实实开始复习,迎接“资考”。这一年的“资考”,父子俩都顺利过关,自己也掌握了更多公安业务知识,更加佩服父亲的“活到老、学到老”。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又是淮南市建市60周年,豆腐文化节尤其重要。父亲与我都参加了安全保卫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度过了一个个有意义的日子。每天回到家,父子俩彼此说说执勤一天的见闻,在互相交流中,身心疲惫渐渐褪去。因为执勤,我们都没能看到节目,但让老百姓放心地看晚会,我们父子俩都感觉很值。
家有同行,他是我父亲。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警察,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坚定的信念。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有着脚踏实地的精神。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警察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