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法院工作前,身边好多朋友问我:法院是不是个很严肃、很冷漠的地方?久而久之,我也不禁产生了疑问,这个疑问伴随着我忐忑地走上工作岗位。
然而,我到法院的第一天,这个疑问就被打破了。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洒在法院的天平上,每一块大理石都熠熠闪光。刚走进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着装整齐的法警在引导当事人找寻法庭,忙碌的书记员在整理卷宗……看着这忙碌的景象,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走进电梯,迎面而来的是两位女法官亲切的笑脸,让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平复了许多。这两位女法官正在搀扶着一位花甲老人乘坐电梯,一路上不断柔声安慰着老人:“大妈您别担心,法院会帮助您领回赡养费的,您别气坏了身体。”看到老人因这份安慰而宽心地舒展开皱纹,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我为自己即将融入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而欣喜。 冷漠?不,我想这个词不应该属于这个集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转眼我已经工作一年了。一年的时间,在法院这个大集体中充满了太多的故事。在这一年中,有困惑也有思考,有迷茫也有坚持,但带给我更多的,是那一份平凡的感动。这份简单的感动,来自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更来自于一位位朴实无华的法官。
我至今记得这样一件事情。那是2011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位妈妈推着轮椅来到了石横法庭法官们的面前,轮椅上坐着一位残疾青年,年轻的脸上却有着那么无神的一双眼睛。原来,这位青年叫张某,他到家边的河渠上钓鱼时鱼杆触及了 35千伏的高压电线,他瞬间倒在地上,两只脚及右上臂被高度烧毁,永远失去了双下肢及右上臂。悲剧发生后,张某以高压线的产权单位——石横电厂为被告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双方因责任划分及辅助器具的价格,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我院王院长亲临被告处做调解工作,双方意见差距已经很小了。但是春节临近,财务账目结账了,被告拒绝在节前进行调解。 青年因双足及右臂的缺失,心理发生障碍,偏执、多疑、拒绝交流,张某的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在小年的这一天,张妈妈推着轮椅来到法院,她在法官面前情不自禁地哭了,但张某并没有流泪,只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法官们。这冰冷的眼神,让法官们的心为之颤动!春节,原本是一个祥和喜庆的节日,原打算将女朋友领进门的张某该如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面对残疾的儿子和高额的医疗费用,张妈妈该怎么过年?这些问题萦绕在法官的心中,牵动着每一位法官的心。(作者:于婧)
经过合议庭多次讨论,承办法官最终确定了调解方案,尽可能争取在春节前有一笔款项到位,以保障原告张某一家过一个充裕的新年。为此,法官们先与电厂联系好了见面时间。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就直接奔赴电厂,与电厂领导人几经磋商,他们同意了再商量确定是否进行调解。之后承办法官一天一个电话坚持不懈做调解工作。三天过后,意见拿来了,达到了原告要求,但电厂又以账目已结,不确定以哪一科目下账为由要求节后给付。法官们一致认为案子好结,但是让张某一家过好这个年才是当务之急。青年那冷冰冰的眼神至今在他们眼前晃动,该怎么安抚好这位残疾青年?怎么让他过一个安心、暖心的年?法官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丝调解希望,决定再次登门调解。终于,在腊月二十八的早晨,让张某拿到了第一笔赔偿款5万元。钱虽然不多,却是法官们坚持努力的结果,看到张妈妈带泪的微笑,听到青年感谢的话语,法官们的心释然了。
2012年春节长假过后,空气中还弥漫着爆竹的烟味,法官们来到法庭,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卷宗,忙得不亦乐乎。
“新年好!”
一声响亮的问侯声钻进正在忙碌的人们耳中。法官们抬起头,看到了他——张某!崭新的衣服,利落的短发,正微笑着向每个人打招呼,看到他的笑脸,大家互相看着,从心底笑了,空气也仿佛格外清新了。张妈妈说,本来家里今天有亲戚来,但他知道法院今天上班,执意要来看望法官们,给大家拜年。一句“新年好”虽然微不足道,可那代表着群众对法官的感谢,代表着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这句“新年好”,带给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动,更让我坚信初进法院时那个判断:法院,是一个温暖人心、让人感动的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每一位法官无不踏实、认真、任劳任怨,每天都在为各类案子奔波忙碌着,无论寒冬酷暑,都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上,认真履行职责,为百姓获取最大的利益。法庭是他们的挚友,法台是他们的伙伴。很多时候,为了让案子审判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他们会经常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亲自深入到案件当事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即使是大雪纷飞的寒夜也义无反顾,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确保让自己的每一次审判都让群众满意,每一件案子都问心无愧。这件事情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是我们在这个集体中每天都能遇到的事例,这份朴实无华的感动,是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