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民事执行质量效率
上海法院实际执行率90.05%
11月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视察本市法院民事执行工作情况。记者获悉,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90.05%,同比上升6.51个百分点;初执标的清偿率91.73%,同比上升15.41个百分点,执限内执结率99.99%,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参加。
据了解,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议》一年来,全市法院积极建立和完善民生案件执行的“绿色通道”,其中涉民生执行案件收案42303件,执结42616件,实际执行率93.69%,比各类案件的平均数高3.64个百分点,平均执行天数21.59天,比平均数低7.53天。
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共审理判决了18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类案件,占2008年以来这类案件的39.02%,接下来还有15件案件已经或正在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并将陆续进入审理程序。由于每件拒执罪案件审理判决都进行了网络直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十分突出。
依法用足用好强制执行措施,是执行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据悉,全市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对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积极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网上曝光、司法拘留、追究拒执罪刑事责任等强制执行措施,去年10月以来,全市法院对1164人次的被执行人实施了限制出境,对424人次实施了司法拘留,对6049人次实施了限制高消费措施。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上海法院努力提高透明度。去年11月,市高院在上海法院官方网站上开设阳光执行专栏,设置了曝光台等9个栏目,将全市法院执行案件中所有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执行人予以网上公示,并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相链接,对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给予曝光,还将相关单位提供给央行上海总部和上海资信公司等征信单位,将其纳入上海的征信系统,使失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戒。截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系统共对23182人次的被执行人予以网络曝光,将4105件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信息纳入相关征信系统。
争取社会各方支持,积极推进执行联动,也是上海法院提高执行率的重要原因。市高院与全市33家银行签订协议,以电脑网络专线连接的方式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信息进行“点对点”集中查询,查询范围从规定的被执行人为自然人扩展到企业法人。“点对点”开通至今,全市法院查询相关银行账户信息已达110万条。
刘云耕说,市人大常委会去年作出《关于加强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议》后,全市法院贯彻落实行动快,整改工作力度大,取得社会效果好,逐步形成了综合治理执行难的良好局面。
他强调,全市法院要继续坚持“为人民司法”的理念,在民事执行中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继续完善民事执行工作机制和流程,不断提高民事执行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把民事执行放在社会管理大局中考虑,积极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坚持民事执行工作的规律,进一步形成破解执行难的合力,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树立司法公信作出新贡献。
上海市高院院长应勇作工作汇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钟燕群、杨定华、蔡达峰等参加视察。(作者:周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