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在“规划”中
在大规模启动新村建设之前,四川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乡村建设历史上,至少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各出现过一次农房建设高潮。董进智介绍说,第一次建房高潮的特点是,刚刚小富起来的农民在各家宅基地上任意修建,缺乏规划;第二次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通过购买宅基地方式自发地向小集镇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与前两次完全不同的是,现在的新村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实现民居和配套合理布局、产业与新村一体相融的农村新形态。
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对记者说,在新村建设的具体规划中有三个基本原则:打破简单围着公路建设的“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整齐划一没有特点的 “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千篇一律高楼公寓的“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巴中市南江县槐树村200多户村民分别聚居相邻不远的三个居住区,相互之间既有池塘、农田相隔,也有宽阔的水泥路相连。靠近村口的居住区以村委会、卫生院、休闲广场为中心,是全村公共服务功能区,山坡下的居住区以苗木果园种植、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为中心,山坡上的居住区则主要以劳务或种养殖为主,三个居住区分别覆盖了全村大部分耕地。
李昌平说,新村建设既要摆脱传统农村的散乱无序,促使城市文明加快向农村延伸;又要拒绝简单地复制城市社区盲目追求钢筋水泥,必须保有乡村的田园风光。
在具体的规划和建设中,四川省把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新村建设形象地总结为“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种菜、采桑养蚕,鸡犬之声相闻,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保有农村特色和乡村生活的情趣”。
四川省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理念,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定位和谋划,合理布局新村项目和农业园区,做到产业和新村融合,从而实现“新村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全市编制了统一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纲要》和《新村建设整体方案》,在规划区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并确定合理生产半径,科学布点农民新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说,新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让城市成为现代城市,把农村建成现代农村,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覆盖城乡的全域式科学规划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新村建设能够在高水平的科学规划指导下,确保规划无盲区,四川省还建立了一支乡村规划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交流任职等方式充实基层规划建设力量。成都市以10万元年薪,全球招聘150位乡村规划师,为每个乡镇都配备专业的规划人员,并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规划编制;巴中市的平昌县、南江县已将村镇建设规划机构设置覆盖所有乡镇,大专以上专职建设规划人员共达到100多人。另一方面启动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培训计划,已经在最近3年内轮训全省所有县、乡分管农村工作的主要领导干部和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3万多人次,为科学规划建设新村提供人才支撑。(房方 侯大伟 杨迪)
·家门口的“乡村都市” ——焦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扫描
·贵州官员:小城镇建设是“乡村贵州”城镇化关键
·林芝地区察隅积极推进偏远乡村微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