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图片

江苏宜兴:惠民“套餐” 情暖万家

2012-11-02 14:04: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宜兴日报 

    民生,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总是令人关注、充满期待。过去的十年间,不管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还是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潮”,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 “民生为本”准则,高度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十年来,一幅幅温馨的图景在陶都大地呈现:就业困难人员,学到技能找到工作;老无所依的人们,按月领到了养老金;遭遇不幸的家庭,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宜兴,端出了一份普惠大众的惠民“套餐”,把温馨和幸福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扩大就业渠道

    竭力架设就业舞台

    【点击】 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站上公布了宜兴市2012年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拟录取人员名单,杨译、计萍等14名考生榜上有名。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踏上工作岗位,今年我市以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为拥有宜兴户籍且满足相关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举办了一次公开招考。按照计划,被录取的人员将走上各镇(园区、街道)的基层民政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

    【全景】 扩大就业渠道,要让更多百姓“有工作”。过去的十年,是我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十年。为促进就业,我市积极创新举措,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扶持企业发展等,健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尤其是近年来,在积极实施企业用工需求动态监测和管理的基础上,多渠道、多途径搭建平台,积极开展 “春风行动”系列招聘、“陶都英才”大型集市、企业外出招聘等活动,促进求职者与用工企业对接。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职业指导、推荐培训、推荐岗位、跟踪联系的“一对一”援助行动,努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新建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有效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进一步简化高校毕业生落户手续、实行网上申报办理落户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首次向8765名省内宜兴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寄送了《致2012届宜兴籍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为全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我市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43%,农村调查失业率2.54%。

    扩大就业渠道,还得让百姓想创业、能创业。近年来,我市发放《大学生创业政策》等宣传资料、开展“宜兴市十佳创业明星”评选表彰等活动,在全市形成“政府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全民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使更多的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围绕创业培训目标和要求,全面规范创业培训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今年1-9月,全市有2206人接受了创业培训;1-10月,扶持自主创业1589人,带动就业11649人。

    社会保险广覆盖

    全面织就保障网络

    【点击】 最近几年,官林镇年近80岁的徐美亚每个月都要去镇上的农村商业银行领取当月的养老金。自从2005年我市实行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徐老太成了我市首批享受该项政策的老年农民之一。从最初的“意外”,到之后多次涨“退休工资”,我市基础养老金标准已从每人每月31元提高到了100元,这让很多像徐美亚这样的老人感受到了政府的浓浓真情。

    【全景】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补贴、被征地农民生活补贴、学生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障制度,优化完善了“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政策层面上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社保扩面工作始终走在无锡大市前列。去年底,我市又全力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保问题,为五类拥有我市城镇户籍的人员一次性补办社保,实现办理6508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58万人,参保率达98.6%;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参保人数分别达41.1万人和12万人。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调整,全市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已由2005年的577元提高到目前的1569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被征地农民享受每人每月50元基本生活补贴;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全市参保职工的医保待遇,学生医保和企业职工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连年下降,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结报率由原来的68.8%提高到近80%,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从去年7月起,我市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动态物价补贴按月发放机制,当月度无锡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者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涨幅超过3%(含3%)时,对当月在领失业保险对象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当年物价补贴发放共涉及失业金在领人员2万多人次,共发放90.59万元。

    慈善救助齐参与

    真爱温暖弱势群体

    【点击】在周铁镇,青年钟磊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他原生活在一个苦难的家庭:父亲多年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来母亲又得了肾癌,全家举债20余万元,仍没能挽留住母亲的生命。没有经济来源,父亲不得不停止用药,病情恶化,钟磊也面临辍学。这时,市民政局与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镇村两级及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天乾慈善基金”让他的父亲恢复了治疗,“兴达圆梦基金”和周铁慈善分会的资助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慈善救助给了我希望!”钟磊总是这样说。

    【全景】为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近年来,我市结合地方实际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2009年开展城乡低保“八个一”工程,2010年城乡低保并轨,2011年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2012年实施城乡低保对象年检工作……我市低保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真正成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民心工程”。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5万余人,低保补助水平也明显提高,2002年,我市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为153元/月、33元/月,2011年,分别提高到262元/月、190元/月。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踊跃奉献爱心,较好地缓解了政府救助不足的问题。自2002年宜兴市慈善会成立以来,全市慈善组织不断健全,2008年慈善分会在全市所有镇(街道)实现全覆盖;2009年9月,我市首个企业慈善分会在协联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以市慈善会为核心、辐射各镇(街道)的慈善网络在我市形成。各级慈善组织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募集善款,创始基金募集、慈善一日捐、艺术品义捐义拍、结对助学、定向捐赠、企业认捐、冠名基金等慈善募捐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扩大着慈善母本金。目前,全市40家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总额近5000万元,446家企业认捐慈善款总额达6.2亿元,各类捐赠累计到账达4.1亿元。这些善款推动了我市“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老、应急救助”等六大救助工程的顺利开展,自2002年以来,已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8万余人次,发放善款达2亿元。

    一项项慈善救助工程的实施,为我市“慈善GDP”的增长积累了大笔“筹码”。今年8月,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城市”称号,在全国321个参评城市中,以总分82.5分居第19位。其中,慈善文化单项指数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并列第一。

    来源:宜兴日报 吕燕/文 焕新/摄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