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苏州公安力挺“理性警察”破除唯数字政绩观

2012-11-02 08:38: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理性警察”理念就是,充分发挥局长信箱、警营恳谈、民警论坛、会议宣讲等交流平台作用,利用教育训练、政策制定、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理性引导,培养民警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习惯,树立以人为本、集约用警、合成作战、规范执法等理性警务理念。

    “全国爱民模范”、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正仪派出所民警郭喜明,并不是一入警就是模范。

    2004年,当他从部队正营职转业到正仪派出所当一名社区民警时,也曾一度为职务落差、提拔无望感到烦恼和迷茫。

    转变始于2008年,创意警务、警民恳谈、民警论坛……苏州公安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让郭喜明找到了做一名基层民警的价值所在。如今,他扎根在社区,“挖空心思想着怎么给老百姓办实事,得到他们更多的认可”。

    在苏州警队,转变的又何止郭喜明一人。

    “近年来,苏州公安切实加强对民警的理性引导,引导广大民警做一名理性警察,理性地分析、处理问题。”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理性引导,苏州警队涌现出大量“不比收入、比创意”的年轻民警,“不为待遇、为奉献”的老民警,以及“不求职务、求认同”的军转干民警,形成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双赢局面。

    教育培训灌输理性

    10月23日上午,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们正在研讨一起盗窃案,失主家中被盗走3块手表和一些金银首饰。早上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到现场勘查、走访,调取监控视频,研判后锁定犯罪嫌疑人,当晚人赃并获。

    “对盗窃案如此重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干了7年刑警的刑警大队大队长张刚说,以前,刑警部门重点关注的是杀人、强奸等暴力型案件,很少将精力放在盗窃、诈骗等民生类案件上。而今年截至目前,昆山刑警大队破民生类案件数同比上升了51.16%,追赃数大幅跃升至800多万元。

    “理念变了。”张刚由衷地感叹道。

    在昆山刑警大队,最先变的恰恰是张刚。2009年,苏州将三个理性警务示范所作为全市公安所队长培训基地。作为第14期学员,在随岗观摩、学习、思考过程中,他逐渐树立了“破大案更要用心破小案”的理念,并将这一认识灌输给大队所有民警。

    据了解,为了加强领导的理性思考能力,提升决策水平,苏州公安局连续4年举办全市公安机关干部研讨班,确立了“以防为主、打防结合、以防促打”,“民本至上、证据至上、基础至上”等警务工作思路和理念。

    研讨班后,市局发动全警通过民警讲坛、论坛等载体形式开展大讨论,使全市民警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公安工作目标更加清晰。

    “针对昆山公安队伍年轻人多,思想活跃的特点,我们还加强执法文化建设,引导民警学法、守法、依法办案,同时组织了各类兴趣小组,创办了民警连环画,谱写了辅警之歌,用文化来培养理性,提升民警素质。”昆山市公安局政委陆迎芳说,培养一支理性警察队伍,成为苏州公安自上而下的共同目标。

    搭建平台引导理性

    郭喜明在昆山市镇社区可谓家喻户晓。路上碰面,大家亲切地叫他老郭,还有人喊他郭大师——因为他发明的多项技防装置,用于居民治安防范效果显著。

    “是‘创意警务之窗’为我这个年纪不小的军转干民警创造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郭喜明说。

    据介绍,为发动民警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破解警务工作中的难题,苏州公安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意警务理念,并在公安内网搭建“创意警务之窗”平台,民警可以把自己的“金点子”发到平台上由大家评判,并有机会被上级公安机关采用推广。

    如今,“创意警务之窗”每天访问量达万次,发布民警创意点子150余条。很多像郭喜明一样原本默默无闻的基层民警,依靠智慧赢得了同行、上级和群众的认可。

    “一个理性的基层民警,应该静下心来,根植于基层,服务于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尊重,体现价值。”创意警务让郭喜明深刻明白了这一点。

    对此,工业园区公安分局社区民警宋强深有同感,他的认识则来自“警民恳谈”活动。

    自2009年4月9日,园区娄葑派出所开展苏州第一场“警民恳谈”活动以来,每月9日便成了苏州警方与百姓“约会”的日子,至今“恳谈”1.2万余场,民警与20余万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反馈、会商联办等机制,解决、整改了一大批问题。

    “‘警民恳谈’让警民沟通有了固定渠道,民警放低了姿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消除了隔阂,为公安工作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局长巴健说。

    在宋强看来,“警民恳谈”为他做一名理性民警指明了方向。他甚至将“恳谈”搬到了网上,加入辖区12个业主QQ群,随时与社区居民在线沟通。

    据了解,苏州市、区(县)两级公安机关负责人都开通了“局长信箱”,局长亲自回复民警来信,帮助民警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摆正位置,提高认识。记者打开张跃进的信箱看到,截至10月24日16时,收信14719封。来信已从之前的牢骚满腹,转变为现在的提出中肯建议。

    建立机制保障理性

    “苏州警察与其他地方的警察不一样,现在的苏州警察与几年前也不一样。”来苏务工多年的荣盛阳光小区居民陈奇告诉记者,以前,警察与老百姓有距离感;现在,有困难只要一个电话,民警马上就来。

    愈来愈强的亲和力,固然有理性警务观起的作用,但也离不开机制的强力保障。“现行的考核机制让苏州民警必须走进群众,想方设法讨好老百姓。”苏州市公安局队伍建设处处长周洁进一步解释道,以前考核主要看打处,即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数字很光鲜,自我感觉不错,上级考核排名也靠前,但老百姓却不买账。2008年,苏州公安打处量全省第一,但群众对公安满意度却只有70%多。

    2009年,苏州公安创造性地推出人民满意度、治安掌控度、警营和谐度、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度、上级机关认可度“五度”考核机制,其中人民满意度占比30%,处于考核核心地位。原来注重的打处加上防范,两者合为治安掌控度,占比20%。

    巴健说,“五度”考核破除了传统的警务“唯考核、唯数字”的“GDP”政绩观,公安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而要让群众满意,公安不仅要破案,还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实现少发案,为群众多办实事。

    考核还影响着奖惩和晋升。一群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民警得到提拔。在最近的一次正科级岗位竞争上岗中,因辖区群众满意度高获得加分,32岁的苏州山塘派出所原所长黄峰脱颖而出,上任市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相比1.3万的民警队伍,苏州辅警队伍更加庞大,达3.5万人。为保证辅警队伍理性辅助民警执法、服务群众,苏州公安局于今年推动出台《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并配以系列管理规章,规范了辅警行为,促进辅警队伍职业化建设。

    今年上半年测评中,苏州公安群众满意度位列江苏各省辖市第一。(记者丁国锋周斌李恩树)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