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把社会主义胜利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更高的层次深入探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科学发展观,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再次复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系统概括和总结,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分析,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可以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把握:
世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概括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总结吸收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我国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苏联的经验。邓小平同志70年代后期出访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亲身感受和把握世界现代化的步伐,思考并设计中国如何走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反复强调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生产方式粗放、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社会建设滞后等,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这本质上是对国外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概括,不仅吸取了国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因素,也总结了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教训。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考
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难题。上世纪初期,列宁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列宁先后进行过多方面的试验,提出包括“新经济政策”在内的多种方案,但由于战争迫近等诸多因素,“新经济政策”实施不久就宣布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做过改革的试验,但先后都归于失败。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改革和发展再次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汹涌的浪潮。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在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把社会主义胜利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更高的层次深入探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科学发展观,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再次复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新阶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条件和相应的发展主题。
邓小平理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阶段,其重心在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人民利益标准论等一系列基本理论、战略和策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根据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重心在于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这一思想主题,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多方面论述了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等问题,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其重心在于面对改革开放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着力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推向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新内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在总纲中增加了关于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些论述,无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纳入了党的文献。在实践上,科学发展观也的确起到更为前沿的指导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