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地方领导活动

上海政法委书记: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2012-11-01 16:07: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日报 

    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访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丁薛祥

    记者:建设“全国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是上海提出的目标。实现它,执法、司法部门可谓重任在肩。如何以公正执法,促进良好法治环境的建立和完善?

    丁薛祥:法治环境的好坏与执法、司法部门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执法公正,才能促进良好法治环境的建立和完善,这是前提和保障。

    对于公正,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理解:公正是法治权威的基石。法律既是打击犯罪的依据,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准绳。如果公正在执法过程中得不到体现,法律的权威就无法真正彰显。公正又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我们广大公安、司法干警,检察官、法官的执法活动,承载着引领公众形成正确行为预期的社会功能,体现社会价值取向。只有公正执法,才能引导公众知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公正更是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核心要求。执法、司法部门是法律的直接实施者,承担着为民执法的职责,因此公正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公正,也是公众对于执法、司法部门的期待和要求。执法、司法部门应如何更好回应公众的这一需求?

    丁薛祥:执法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秉公办案,出于公心。没有公心,就不可能有公正。秉公执法,就是要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排除权力、人情、舆论,包括执法、司法人员个人情感、意志的干扰;要克服私欲,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样才能大公无私,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其次,要讲规范。法治的权威不仅仅取决于结果正确,过程中的居中裁定、行为态度的不偏不倚也十分重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必须并重。

    追求公正,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我到各个部门调研都反复讲,警察是人民警察,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是人民法院,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对人民群众深怀感情。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都要贯彻一心为民的理念,并要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执法、司法过程中便民利民的具体措施和实践。公正要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并得到认同。

    追求公正,更要坚持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公开,不仅是“勇气”,更是责任。越是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议论多的案件,越是要公开。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保障和扩大公众对执法、司法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把执法、司法过程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以监督促公开、以公开促公正。

    记者:总体而言,上海的法治环境是好的,执法、司法的公正性也广受认可。但随着社会发展,是否也面临挑战?

    丁薛祥:确实,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执法、司法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从上海建设法治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来看,还与现实需求、群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极少数干警徇私枉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感到很焦虑。8小时以内管住了,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我们还缺乏有效办法。如何让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同时,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新修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实施后,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这都有一个规范化建设的问题。当前,群众参与监督、执法司法信息公开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还有极少数群众信“访”而不信“法”,这样的社会心理,是对法律权威的严重伤害。

    记者:面对这些法治发展中的问题,有何应对举措?

    丁薛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推进执法机制建设,从源头上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如,近年来我们制定了政法部门间加强监督配合机制的工作意见;探索建立了专职执法督查员制度;改革完善了民事行政案件执行工作机制、职务犯罪审查逮捕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了量刑规范化改革并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等。

    我们还将着力引入外部监督,不断加大执法、司法信息公开,深入推进警务、检务、审务、狱务公开,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全市法院系统通过互联网主动公布庭审实况录像,并公布法律文书供群众查询;全市政法部门通过微博客等现代通讯手段主动公开执法办案信息;全市公安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完整记录民警执法工作情况……这些措施都增进了与群众的良性沟通,让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此外,还要认真落实执法办案考评制度,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指标体系,把群众评议与内部考评有机结合起来,使群众评价成为考核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执法司法人员的形象和素质,是实现公正的保障。要把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变为执法司法人员的自觉行动,提高执法司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切实解决执法不公、不廉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记者:执法除了公正,还要讲究效率。要确保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安全有序,执法、司法面临很大压力。如何在坚持公正的前提下,确保执法效率?

    丁薛祥:确保执法效率,关键是要抓规范、抓队伍、抓基础。

    在推进规范化建设方面,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单位的执法办案正走向信息化,通过内部局域网办案系统加强对案件受理、立案、强制措施审批、公诉、审理、判决、执行等各环节的审核;在推进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不断完善执法、司法人员职业培训制度,并使培训更加贴近执法实践、符合执法要求,从而大大提高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执法、司法人员的“规矩”也越来越多:涉及他们的“黄赌毒”和酒后驾车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标准已统一;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也有了“隔离墙”,以防范司法不廉;此外,我们将通过加大投入,坚持“重心下移、保障下倾、投入下沉”,优先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解决执法、司法部门长期存在的人员紧张、经费困难、装备落后等困难,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的效率和水平。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