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曾经脱下的制服,行走在社区,深入居民家,宣讲法律政策,接受法律咨询,受理群众举报……在荆门市东宝区检察院,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们忙忙碌碌、奔波在群众之间;他们是已经退休退养的老干部,但为了同一个目标,又走在了一起,运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群众工作经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他们就是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检察院的12名社区老检察官们,平均年龄65岁的他们,觉得在这个大家庭,继续着这样一份事业,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成立社区检察服务站,是荆门市东宝区检察院为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检力下沉到最基层,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而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该院于今年5月在荆门城区12个社区设立了服务站,并聘任老检察官参与。说起聘请老检察官从事社区检察工作的初衷,东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靳良志说:“老检察官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积累,有独特的群众工作经验,较之那些经过短暂培训而上岗的年轻人,老检察官们更容易深入到群众中去。”
4个月来,老检察官们在社区检察服务站共约谈矫正对象155人次,规范司法所管理台账3家,向监所检察部门移送社区矫正违法线索13条,监所部门据此提出检察建议5次,移交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线索8件,移交举报线索10件,法律监督成效初显。同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5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50余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0余次,为维护社区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做个法律知识的宣传员,让我老有所为
“老罗”罗明发,是东宝区人民检察院第二任检察长,年近7旬,退休后人们尊称他“罗老”。该院社区检察服务站成立后,他主动请缨到全市人口最多的浏河社区工作。他说,浏河社区是全市社区工作的一面旗帜,我一定将自己融入社区,发挥检察职能,尽力为社区群众多做好事善事,多解民难民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群众指个方向,开个方子,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少走弯路。”“老罗”淡淡地对笔者讲道。为了在帮助社区所辖区域的非公企业依法经营,他将自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企业老板们探讨,在提供法律咨询时,注重开展犯罪预防工作,请来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宣讲队,把触角延伸到非公经济组织;根据辖区非公企业老板犯罪典型案例,制作宣传展板、宣传册页,设置宣传展台开展巡回宣传,进行系统预防、个案预防。如今,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在浏河社区,老罗的检察服务工作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原以为退休了,没用了,没想到我这老头子还能为这么多人服务,还有这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社区检察服务站,让我找到了老来的价值。”老罗觉得现在过得很充实,老有所为。
能为别人提供点帮助,让我老有所乐
“太婆”,原名李书荣,也是东宝区检察院退休老检察官。虽年近70,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太婆”称谓则源于她的一次特殊工作经历。在80年代中期的一次抓捕行动中,她不畏风险、手持双棍拦截犯罪嫌疑人的形象恰似当年热播剧《双枪老太婆》中的主人公形象,故被同事称为“太婆”。
“在社区检察工作中,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就是进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太婆”所在的检察服务站在南台社区, 据她介绍,刚到社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她便了解到,现年66岁的老周,两年前因诈骗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在南台社区接受社区矫正。在去年全市重新划片后,老周被划分到白云楼社区,因为交接问题,出现了人档分离无人管理的情况。期间,身体多病的老周,因长期对犯罪事实追悔莫及而积郁在心,导致对生活失去希望,并渐渐对社区矫正产生抵触情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做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对促进社区矫正依法进行,帮助矫正对象尽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太婆”介绍说。为了让老周纳入社区矫正,尽快回归社会,她先后多次到街道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反映和协调管理事宜,查找档案,并通过一遍遍的谈心、走访,约老周走出家门锻炼身体,帮助老周重拾生活信心。如今,老周在“太婆”的帮助下,正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社区矫正工作。“谢谢太婆,若不是您的帮助,我不会再对生活充满热爱了,现在,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机会,好好生活,接受矫正……”社区矫正对象老周,每个月到“太婆”这里汇报思想动态时,总会重复这句话,言语间充满了对“太婆”的感激之情。
“按照规定,我们每周只需一、三、五到社区检察服务站坐班,但是我自己愿意每天都来,早上,和这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一起打打太极、锻炼身体,他们有事情也愿意找我聊一聊,在社区检察服务站,我觉得生活很快乐。”“太婆”说完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能为群众解决点矛盾 让我老有所寄
驻千佛洞社区检察服务站的老检察官杨东普,退休之前就因为工作心细受到全院干警的好评,如今当上社区检察官的他同样因为工作细致成了社区的名人,好多看似棘手的事在他这就能简而化之。
7月中旬,一对退休老夫妇满脸犹豫地走进了千佛洞检察服务站,原来是因为被楼下宠物医院的狗吵得睡不着觉,自己到楼下去说理协商,宠物医院却认为自己是合法做生意,别人家的狗寄养在这里,到了陌生环境,狗要叫,他也管不了。几次协商未果,老人实在忍无可忍,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社区检察服务站。了解情况后,杨东普当天中午便顶着烈日,来到了当事人楼下的宠物医院,他首先以法说理,申明宠物医院不能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然后规劝宠物医院的年轻人要站在老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楼上的老人是你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被狗叫声吵得难以安睡,你会怎样?”一番话,说得该宠物医院负责人羞愧难当又心服口服,当即表示马上联系狗主人,将叫唤的狗送回去,并主动向老人道歉。这场在楼上楼下多次得不到解决的邻里纠纷,在杨东普耐心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脸上都露出满意的微笑。
杨东普笑着说:“人退休了,身子骨儿还行,在家闲不住,想找点儿活干干,当社区检察官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很有意义!”(通讯员 刘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