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带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预防调研
在西安监狱设立“雁塔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
对农村饮用水管理进行系统预防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专项预防
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预防腐败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表明中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转到了“惩”与“防”并重,从一定意义上说,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重要,同时也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预防腐败更需要以人为本,更需要对犯罪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更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回望过去的五年,雁塔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突破瓶颈中实现科学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检察机关专业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检察职能的发展思路,预防工作逐渐步入了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轨道,成为检察工作的新亮点:该院预防工作多次在全省、全市检察预防工作会上发言,“板块化预防” 、“检察约谈”、“预防工程腐败十步工作法”等创新做法被省、市检察院预防处推广,与区食安委办会签文件联合打击预防食品安全犯罪的《工作意见》被西安市检察院转发,并被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工作简报》报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案例剖析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案例分析”,创办的《雁塔预防》(月报)每期发行量6000份以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好评……。循着雁塔区检察院预防工作发展的足印,他们立足辖区“一区多制”的实际,积极推行“七项举措”参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无疑是预防工作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动力之源。
“板块化预防”
推动形成社会化预防格局
目前,由该院发起成立的雁塔区预防职务犯罪协会共有会员单位140余家,分布在雁塔区、高新区、曲江新区和浐灞生态区,会员单位点多、面广、情况各异,作为协会办公室的区检察院预防科人手较为紧缺,检察机关如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推动构建社会化大预防网络格局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对此,他们根据不同行业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划分出教育、卫生、驻区军工系统、大中型企业、农村、社区、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等“板块”,各板块成立协会分会,开展“板块化预防”。按照这个思路,2011年该院先后在教育、卫生、驻区军工单位、行政执法单位组织开展了预防活动。例如他们牵头召开了工商、税务、质监、规划、城管、公安等12个执法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雁塔区执法监督领域预防腐败座谈会”,就“执法监督领域”腐败的表现形式、规律特点、产生原因、后果危害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共同查找廉政风险点,达成了分享工作经验、推动廉政建设、深化系统预防、防止利益冲突、健全预警机制、消除执法监督缺陷与空白的“六点共识”,并研究制定了变“共识”为“行动”的途径方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合作预防的“五项工作机制”。“板块化预防”的经验在全市预防工作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并被省检察院推广。
近年来,雁塔区院立足检察职能,紧密结合实际,以“板块化预防”为切入点,通过召开分系统预防工作研讨会、创办协会会刊、建立预防工作站和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专项预防活动等方式,积极探索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法路径,形成了具有雁塔特色的预防工作模式,拓展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空间,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预防监督”
深化民生领域预防工作
“国家给农民补贴这一块,你们预防一下,关注一下,会让管事的人知道有人在监督,我们农民心里也会更踏实!”在该院会同财政部门开展涉农资金检查活动中,一名村民代表动情地说。该院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民生问题开展预防,把工作做到了事前,牢牢把握住预防职务犯罪的源头关。
目前,我国在预防职务犯罪立法方面还较为欠缺,预防工作容易陷入刚性不足的被动局面。对此,该院经过深入调研,在明确预防职务犯罪是法律监督职责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把关注和保障民生作为预防工作的落脚点,探索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增强预防工作实效。为了把党委、政府的关心落到实处,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该院与财政部门联合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涉及的11个项目开展预防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针对“黑诊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他们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为“黑诊所”提供了滋生土壤。对此,他们以预防为手段,通过提升正规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压缩“黑诊所”的生存空间,该院预防、反贪部门召开了卫生部门及辖区23家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纪检监察、财务部门负责人60余人参加的综合预防工作座谈会。会后,与会单位从医德医风建设、勤政廉政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专项预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近年来,该院将预防工作与民生、民意、民情、民利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关心的热点行业、领域,有效监督和防止腐败犯罪。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解决涉及民生的具体问题,以实实在在的预防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检察约谈”
服务保障农村“两委”换届
“是预防科吧,有群众反映村里有干扰选举的迹象,你们能否来一趟给村干部讲讲课,预防一下?”周五快下班了,电话响了,是街办的电话。由于晚上村干部才能聚齐,该院预防科干警立即出发赶到该村,对该村“两委会”干部、小组长、会计等50余人集中约谈,讲法律、讲换届纪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约谈后有的村干部说,“来的时候内心很有抵触,约谈讲的虽然有的地方很刺耳,但都是实话,我们都听进去了……”。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
为切实将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重心由案后向案前转移,解决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院推出了“检察约谈”工作机制。“检察约谈”是指检察机关依据法律监督职能,对辖区内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和群众反映集中、有严重职务犯罪风险的单位部门及有关当事人,由该院职务犯罪预防和侦查部门,进行及时提醒、纠正的警示性约谈,从而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去年以来,该院以“检察约谈”为抓手,积极服务农村“两委”换届,在正式选举前,他们对辖区街办10余个重点行政村的100余名现任村干部进行预防性“约谈”,并在反贪局、渎检科的配合下,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多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调查、处理了多起干扰破坏选举的事件,有力保障了农村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检察工作服务保障农村换届受到了群众欢迎,一些街办同志说:“检察机关的介入,有力度,有威慑,有效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该院的做法也得到了雁塔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十步工作法”
探索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新路径
在雁塔区一个重点工程招标现场,预防干警在对投标单位资料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一些疑点,在该院侦查部门配合下,通过检查资金的流动果然发现了围标行为,该院通报招标机构后,参与的围标单位被取消投标资格。
这是雁塔检察院推行“预防工程腐败十步工作法”的一个场景。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该院在深入调研、征求工程建设方面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工作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他们结合实际提出了“预防工程腐败十步工作法”,即检察预防工作围绕确定预防主体范围、工程项目立项备案、实施廉政准入制度、推行“检察约谈”制度、对招投标环节预防监督、对招标代理机构预防监督、设立工程建设预防专家小组、立足检察职能化解矛盾纠纷、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检察建议促进管理创新等步骤开展预防工作,走出了一条检察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新途径。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主动为工程建设服务,深受辖区单位的欢迎。他们感慨地说:“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够促进工程建设的勤政、廉政建设,促进从业人员廉洁自律,促进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阳光"运作,对于保护干部安全、保障工程优秀有着积极作用。”
“行业检察建议”
实现个案预防效应最大化
不是局限于一案一议,而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不是针对一个点,而是由点到面,辐射整个行业系统,实现办案效果的最大化。近两年来,雁塔区检察院开展行业检察建议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办案进行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性较强,也易为发案单位所接受,但实践中个案预防通常仅在发案单位开展,效果较为有限。对此,该院注重以典型个案为“酵母”,通过向发案单位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发送检察建议,将预防效应扩展至整个行业系统。雁塔区高校云集、医疗机构众多,每年学生餐饮消费、群众看病费用均数以亿计。该院查办了分别以学生吃饭钱、群众看病钱为作案对象的两起职务犯罪案件,这两起案件暴露出教育、卫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管理漏洞和隐患。对此,该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个层面的预防:一是督促发案单位深入查找风险点,堵塞制度漏洞,防止新的职务犯罪发生。二是通过检察建议分析发案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分别抄送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敦促开展专题预防活动。三是分别召开数十家相关单位参加的案情通报会暨综合预防工作座谈会,通过点、线、面三个层次的预防,在发案单位所在行业系统掀起阵阵“廉洁风”。
针对一个行业发出检察建议书,该院并不是简单而为,而是经过深入调研、认真讨论,以检察建议书的形式总结提出针对整个行业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个案的预防价值,从而实现办案效果的最大化。
“联合执法”
助力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
2007年,该院干警在华商报上看到一则用非食用盐加工鸡精和火锅调料的报道后,主动与盐务稽查部门联系,在了解到他们执法中存在困难后,该院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协调公安机关与盐务稽查部门相互配合,一举破获了袁某等人非法经营案,按照这种模式,又侦破了多起非法经营案。据统计,打掉贩卖私盐团伙之后的一个月,全市正规渠道食用盐销售增加了700多吨。
在查办案件后,该院多次牵头召开了相关部门、有关方面专家参加的食品安全工作研讨会,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近年来,雁塔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多措并举,从根本上保证了雁塔区的食品安全,收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但由于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为进一步改变行政部门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手段不硬、办法不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脱节等不利局面,该院与区食品安全安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食安委办)联合出台并会签了《关于在打击和预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联系配合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其突出特点就是由检察机关牵头整合司法力量,监督行政执法的工作,形成打击预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合力,以机制的改进完善应对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力求走出一条检察工作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
该院为了将与区食安委办达成的“共识”变为“行动”,他们提出了“三机制一办法”的工作理念和要求: 一是建立危害食品安全重大案件通报机制。二是建立查处危害食品安全案件联动机制。三是建立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研讨机制。四是推行“六个一”综合预防工作方法。在实践中,该院和区食安委办发挥各自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查找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漏洞,全面排查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风险点,联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并向区政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该《工作意见》被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全文转发,并被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工作简报》报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办好《雁塔预防》(月报)
促进辖区廉政文化建设
提起廉政宣传,人们想起的是廉政广告、廉政短信、警示教育等等,这些做法往往效果比较有限。预防职务犯罪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晓,并从中受到教育,必须对形式进行创新。
对此,该院展开了探索,他们想到了易于传播的形式办报。该院在调研了一些企业、单位办报办刊经验的基础上,与区纪委联手创办了《雁塔预防》(月报),报纸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了宣传预防理论、开展预防教育、指导预防工作、交流预防信息、展示预防成果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全区预防工作的指导性刊物。
自2009年创刊以来,《雁塔预防》已经以月报形式印发了45期,单期赠阅量从当初的数百份到如今的6000余份,赠阅范围遍及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上级纪检、检察机关,廉政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占领思想“阵地”和社会“市场”,雁塔区崇廉尚廉的氛围更加浓厚。
相对于惩治腐败的成效体现直接,比较容易评估,预防工作的成效表现为隐形效益,这都容易使人们低估预防的社会价值,就是检察预防干警,到了年终终结,当办案同志总结办了多少案子,挽回多少损失时,预防工作说起写了多少文章、组织了多少活动、规范了多少制度等总有“隐绩多,显绩少”的感觉,但是当协会单位的同行告诉他们抓廉政有办法了、抓监督底气足了,并发自内心地感谢检察机关的指导时,当有人告诉他们警示教育后心灵受到的震撼时,当通过在一些敏感部门、重点行业经常“敲敲警钟”、“吹吹清风”,在润物细无声中这些单位正气上扬时,他们也会自嘲地说:“搞预防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修行”。预防工作,使命艰巨、前景光明。雁塔检察院的实践证明,创新发展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根本出路,唯有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 (王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