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目标”到“不同路径”
——城乡统筹没有统一的路径,只有统一的目标。因此,城乡统筹不能墨守成规。浙江各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客观条件,遵循统筹的普遍规律,大胆创新,勇于进取,进行着多姿多彩的不同实践
在省级层面克难攻坚,向城乡二元结构发起挑战的同时,浙江各地,包括县市一级党委政府,根据自身不同的地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大胆创新,勇于进取,分别就城乡统筹进行着不懈的实践。
杭州实施了“区县协作”战略。杭州将政治任务和市场需求融会贯通,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解决了单向“帮扶”动力不足,难以持续的顽症。让城市和农村抱团,在统筹发展的实践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有11个城区,5个县市。东部是平原,经济发展强劲;西部是农村,是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统计资料表明:5个县市面积占全市的81.5%,人口占全市的37.2%,但生产总值只占20%,财政收入只占12.9%。
但在市委书记黄坤明看来,这种表面差异的背后,是常人难以觉察的发展机会。他认为,杭州城区尽管发展很快,但已经进入高位运行。一方面,各种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亟需辐射和溢出;另一方面,发展空间越来越逼仄,机会越来越少。杭州的农村尽管发展相对较慢,但面积辽阔、资源充足,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在城乡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2010年,杭州正式推出“区县协作”战略,将11个城区和5个县市进行挂钩结对,成为5个协作组,实行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环境共保。协作组下面,城区的街道和农村乡镇全面对接,规划、党建、城管、教育、卫生、环保等各个部门全部纳入协作范畴。从“产业协作”开始,实行全方位统筹。
杭州市还专门设立了统筹基金,每年由市财政新增10个亿,支持下属5县市发展。各个城区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区县合作项目的前期筹备。另外还对上解基数、财政收入以及系列指标作出新的安排。以前,城乡之间分灶吃饭,大家各走各的路,各算各的帐。“区县协作”后,大家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在规划的设计和实施工程中,都把对方当作“自家人”加以充分考虑。甚至许多对外的推介会、招商会,双方都联袂登场,一起亮相。
目前,“区县协作”已经初步收到成效。11个城区和5个农村县市的经济指标已有理想表现。今年上半年,五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2.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3个百分点。1~7月,五县市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2.7%和1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和0.8个百分点。
义乌探索“城乡新社区建设”战略。城乡统筹是不是一定要大拆大建,大拆大建是否一定损害农民利益,农民住进高楼是否意味着农房改造“变味”,这一系列城乡统筹过程中的疑问,在义乌实施的“城乡新社区建设”战略都可以找到明确答案。
2003年,义乌制定出台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1100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第一次合在一起进行规划,一共划分为四个区,即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其中主城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副城区是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城郊区介于副城区和远郊区之间,是生态农业区;远郊区因地处偏远、人口稀少、自然承载力弱,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根据“市域一体”的理念,义乌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安排。在社区布局规划时,义乌计划把全市800个村庄整合改造为290个社区。其中城市型社区196个,农村型社区94个。
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分析说,义乌的城乡结构发展轨迹与其它地方大相径庭。30年前,义乌是传统农业大县,现在是国际商贸名城,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给城乡统筹提出了新的课题:什么是统筹,怎样才算统筹,如何才能统筹?
义乌在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这就是“城乡新社区建设”。
楼西塘村紧邻义乌国际商贸城,根据这一地理区位优势,义乌将该村列为城乡新社区建设“高低结合”试点村,全部推倒进行重建。村民们可以作出自由选择,如果选择高层安置,就可以获得6倍的住房。按义乌当地房价计算,价值在千万以上。
桥西村和何斯路村也各有资源,前者水系环绕,在义乌不可多得,因此,新社区建设中将其改成徽派建筑,每户人家都加接了马头墙;后者地处偏僻,生态环境优美,新社区建设中帮助其修缮住房、拓宽道路。经过整治,两个村子面貌大变,都搞起了生态旅游、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何斯路村还走上了公司化运作的道路,村集体和村民以及工商业主一起投入、一起分红。
丽水的战略是“养生经济”。丽水地处浙南山区,经济欠发达。既不像杭州,城乡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在区域内实行协作,又不像义乌,经济实力强劲,可以直接实施一体化进程。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城乡统筹又该如何突破?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客观条件,丽水选择的是“养生经济”战略。
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告诉记者,丽水山区经济欠发达,这是客观事实,但换一个角度看丽水,站在十年后看丽水,丽水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
丽水生态环境首屈一指,森林覆盖率超过80%,下辖9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环境质量50强。被称为“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氧吧”。
“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片面地理解统筹。”在卢子跃看来,统筹并不是在丽水范围内将工厂从城里迁到乡下,或者将农民从乡下搬进城里。统筹是将丽水放到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进行统一谋划,找到融合发展的思路。
2008年,丽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提出了实施“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五大工程。2011年,《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休闲养生养老文化产业、生态休闲养生农业等八大养生经济发展重点,并形成“五养”共同发展格局,即“食养、体养、水养、药养、文养”。
“养生经济”让丽水经济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产业发展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也为山区城乡统筹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
只有统一的目标,没有统一的路径。浙江各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客观条件,遵循城乡统筹的普遍规律,大胆创新,勇于进取,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不同实践,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不可否认,随着融合发展阶段的到来,浙江城乡统筹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城乡差别和二元分割问题,因此,改革必须从制度层面实施突破,从根本上动摇二元结构的基础,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浙江将从农村经营体制、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农村金融、农民创业服务体系、户籍管理、农村产权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九个方面全面推进,同时按照每个市原则上设立一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地方申报、部门推荐、办公室选择”的办法,浙江确立了16个市县作为首批改革试验区,并明确了相应的试验主题和内容。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云南省政府召开城乡统筹会 保持"农转城"良好态势
·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提速
·城乡统筹的突围之策 ——探访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重庆:城乡统筹 教育先行
·诸城城乡统筹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河南新郑:城乡统筹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