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浙江

城乡统筹的浙江画卷

2012-11-01 14:30: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农民日报 

    从“强省富民”到“富裕富有”

    ——从“创新强省,创业富民”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分析浙江城乡统筹的进展可以发现,“物质富裕”的难点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精神富有”的工作集中在文化和教育

    众所周知,浙江富、富在百姓,但是,太阳底下也有阴影。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南部广大的山区相对比较困难,要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难度较大。在城乡统筹中要达到“物质富裕”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无疑就在此处。

    浙江是市场经济大省,市场意识较强。从2003年起,浙江就引入市场化的理念,开始尝试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型,逐步形成了独具浙江特色的扶贫道路。

    2002年启动的“山海协作工程”是一个市场化扶贫的大平台。“山”是指以浙西南山区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和海岛舟山市,“海”则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程的核心是,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组织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动员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当时有一句话言简意赅,概括了“山海协作”的内容,叫做“项目进去,劳动力出来”。

    为了实施好该项工程,浙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各有关部门也按照职能分工制定相应配套政策,组成了山海协作的政策指导体系,并且明确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与衢州、丽水、舟山等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口协作关系。

    上有省里搭台,下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双赢的市场化合作机制,“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实现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头”的积极性。“山海协作”很快从“拉郎配”进入到“自由恋爱”,随后,一个一个“爱情结晶”落地开花,欠发达地区从浙江增长的“拖油瓶”,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姚少平告诉记者:“截至2012年6月,累计实施山海协作特色产业项目7485个,到位资金1946亿元;组织培训34.6万人,转移就业58.6万人;累计帮扶低收入群众实现增收25亿元;累计实施山海协作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1529个,到位资金4.6亿元。”

    如果说“山海协作”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进行,那么,浙江在财政收入富余之后,又回过头来考虑,通过行政扶贫的方式推动山区经济发展。2010年,浙江推出“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将文成、泰顺、开化等12个欠发达县列为特别扶持对象,每年省财政拿出10个亿,以项目的方式引导其发展,目的在培育欠发达县的内生发展能力。力争到2013年,12县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

    在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帮扶的同时,浙江省还实施对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或因病致贫的低收入农户进行重点帮扶。一方面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适当补助”的方式,将偏远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农民搬迁下山,帮助建设好安置小区,帮助他们就业致富;另一方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只要肯劳动,肯吃苦,省里就有各种各样的扶持和补贴,无论是搞特色种养业还是搞来料加工,都能得到政府支持。

    城乡统筹,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浙江在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上下功夫,省里不仅出台《关于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意见》予以支持,而且每年召开一个现场会,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元代画家黄公望在此隐居和创作名画《富春山居图》,随着《富春山居图》的合拢,黄公望村一夜成名。村党委书记夏启发告诉记者,全村2500多人只有800多亩地,搞起了农家乐之后,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农家乐光是上缴的税收就高达300万元。

    农民脱贫了,农民越来越富了,对精神、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正是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这种趋势,浙江很早就制订出台政策,要初步构建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省覆盖,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科技含量、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全国领先的目标。

    浙江由此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从送文化、“种文化”到保护文化的独特道路。

    文化怎么送?围绕一本书,浙江就从出书、买书、看书三个环节上做文章,推出了百种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工程,每年由政府补助出版“三农”图书,还搞起了新华书店小连锁、图书馆分馆,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上书、看上书。

    2008年3月,浙江临安青山湖街道朱村村等8个村通过浙江日报等媒体向全省农民兄弟们倡议:大家一起来“种文化”!随后,一场由农民为主体的原创文化百村赛活动由此展开,100多个村报名参赛,遍及浙江11个地市50多个县区的农村。

    记者在浙江采访期间,经常遇到这样的新奇事:白天,街头人影稀少,晚上,农村异常热闹,村民们有的聚集一起跳舞唱戏,有的在活动中心看书下棋。许多农村都组建有文艺队伍,如秧歌队、乒乓队、围棋队、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参加各种比赛。“白天挣钱晚上休闲,这种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浙江农村已非常普及。”一些村干部这么说。

    送文化缓解了农民的文化饥渴,“种文化”激发了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对于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古文化、古村落、古建筑,更需要保护。今年4月11日,浙江省委办公厅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实现规划全覆盖、历史文化村落得到基本修复和保护。

    记者从浙江有关部门了解到,全省已普查出古建筑、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共计971个,将分为重点村和一般村,由各级财政出资,共同立项实施修复和保护。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云南省政府召开城乡统筹会 保持"农转城"良好态势
·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提速
·城乡统筹的突围之策 ——探访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重庆:城乡统筹 教育先行
·诸城城乡统筹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河南新郑:城乡统筹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