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浙江

城乡统筹的浙江画卷

2012-11-01 14:30: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农民日报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

    ——如何进行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浙江将“千万工程”作为城乡统筹的龙头工程,一抓就是十年,不动摇,不放松,形成了全省范围内城乡统筹的大合唱。而在“千万工程”向“美丽乡村”蝶变的同时,浙江的小城市、小城镇也在加速向“田园城市”蜕变

    说到城乡统筹,浙江的理解比较深刻:就是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筹划,必须注重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省政府参事顾益康说,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就像城乡统筹的两部发动机,只有一起发动,齐头并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城市化是带动农村发展的引擎。但浙江的城市化一直很明确,走的是新型城市化道路,也就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是便于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的城市化。

    在浙江的城乡规划体系中,一共有四个层面,都市区和城市群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小城市和中心镇规划、乡镇和村庄规划。这个规划体系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是浙江城市化进程中最亮丽的设计。

    众所周知,浙江的县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实力,也最具潜力,因为县城直接连接着农村,是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理想平台。因此,多年来,浙江将县域作为城乡统筹的主平台、主战场。县域城市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方面发挥明显作用,但在带动面、带动力上尚有欠缺。浙江发现,在连结县级城市和农村时,还需要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中心镇。由此,浙江迅速启动了“中心镇培育工程”,并在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有选择地培育200个中心镇,把这些中心镇培育成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县域中心或副中心。

    参加上海双年展的诸暨市店口镇,正是浙江“中心镇培育工程”中的一员,而且是“小城市培育工程”的“种子选手”。镇党委书记张壮雄告诉记者,店口镇享有一系列市里的管理权限。“事权”上,规划、建设、环保、安监等部门都在镇里设立了分支机构,由镇管理或以镇管理为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镇里就有权拍板决定,而不需要到市里去来回审批。“财权”上,实行收入总额分成,地方所得部分按8%留给镇里,营业税的地方所得增长部分全额留镇,土地出让金除了中央和省计提及上交税费外,全部由镇里支配使用。

    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干预,原先被动应付的乡镇一级政府,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店口的建成区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人口加上外来的新店口人也只有12万。按镇里所做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镇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8.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6万,城市化率达到65%。

    正是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指导下,浙江城市化突飞猛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61.6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在“驱动”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浙江下大力气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浙江农村虽然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较高,但是,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一度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事业滞后。许多人形容农村生活,“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出门穿雨鞋,进门换拖鞋”。这种落后的农村生活状况与经济大发展的反差使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连过年都不愿意回村,有的回老家探亲索性住在县城。

    浙江顺应工业化、城市化之后农村出现的新需求,决定从整治环境着手,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3年起5年内,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整治的内容包括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改水改厕、河道清洁等。整治的原则是缩减自然村、合并小型村、搬迁高山村、建设中心村、改造城中村。

    “千万工程”一经推行,便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原定5年完工的“千万工程”,在干群共同努力下,只用了4年就大功告成。2007年,浙江乘胜追击,又提出新的5年计划,将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整治一遍。

    “千万工程”完全打开了城乡统筹的局面,形成了全省范围内城乡统筹的大合唱。原来,各个部门都有事关农村的项目,如交通部门有乡村康庄工程,水利部门有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有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等等。现在,各种各样的工程全部集聚到“千万工程”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里,配套资金跟到哪里”的要求,全部跟进配套。

    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也就脱颖而出。

    2010年,“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在浙江展开,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之间,将70%左右的县(市、区)建成美丽乡村,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的目的是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方式。

    “美丽乡村”是在“千万工程”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具有更新、更高、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对村庄建设、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农村的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培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生态经济发展上,要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低耗低排放工业;在生态文化培育上,要培育特色文化村,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

    在“美丽乡村”发祥地湖州,创建活动蔚然成风,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下属各县区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如安吉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魅力乡村”创建;德清开展“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努力实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目标;长兴打造“中国魅力水乡”;吴兴提出建设“民富、村强、景美、和谐”的“南太湖幸福社区”;南浔积极实施“中国魅力水乡”建设。湖州市委书记马以告诉记者,经过“千万工程”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湖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湖州已经出现了从“经营城市”到“经营乡村”的可喜变化。

    马以的“乡村经营论”在我们采访安吉横山坞村时就得到了印证。

    村庄环境整治之前,因为是丘陵黄泥地,横山坞连行路都很困难,人们进出村庄只能扛着自行车。2003年搞“千万工程”,村里环境大变样。2008年,县里搞“美丽乡村”创建,当时未将横山坞村列入创建范围,村书记郑云法主动前往申报,并且当年就完成了36项指标的创建任务,速度和质量位列全县第一。

    现在的横山坞村,不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而且道路整洁,民风淳朴,吸引了参观的、考察的、旅游的接踵来到横山坞。村里开始考虑,索性将整个农村捆绑在一起,包装成一个大景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对外收取门票。村里的想法与工商业主一拍即合,目前,来自杭州的一家企业已经与村里合作,准备投资3个亿,共同开发这一项目。此外,投资1200万元的旅游接待中心已经竣工,正准备开放迎接客人。今年,横山坞村还要建起会所,还要进行旧村改造。

    是乡村,还是城市;是农民,还是市民;是集体,还是企业?横山坞正在发生的变化,折射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这些变化和成效让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
·云南省政府召开城乡统筹会 保持"农转城"良好态势
·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提速
·城乡统筹的突围之策 ——探访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城乡和谐谋共进 ——湖南益阳推进城乡统筹纪实
·重庆:城乡统筹 教育先行
·诸城城乡统筹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河南新郑:城乡统筹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