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上访有“一站式”接访的“涉法涉诉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发生医患冲突,有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出面协调解决。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有困难就找“网格员”……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涌现新经验、新典型。
2011年以来,我市紧密结合实际,从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思路,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取得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
创新举措解“顽结” 从事个体经营的老赵曾因一场经济纠纷对判决结果不满,多次赴省、进京重复上访。去年,老赵带着抵触情绪走进市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化解小组多次带案下访,工作人员以真话和真情释法说理,终于赢得了老赵的理解和信任,并解决了他的合理诉求。长达10多年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就此了解。在接访中心,类似老赵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10年6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集公、检、法、司接访为一处,融受理、交办、督导、反馈为一体的“安庆市涉法涉诉联合接访服务中心”,搭建了一个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常态化、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两年多来,中心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645件次,已成功化解初信初访案件356件次,涉法涉诉信访在全市信访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下降,由2009年的20%下降到2011年的12%,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形势全面好转。
在医疗纠纷领域引入人民调解,是我市在社会管理中的又一次创新之举。安庆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2011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以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为目标,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受理各类医疗纠纷22起,立案22起,成功调解21起,涉及金额近百万元。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安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安庆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等文件,在医疗、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等方面引入专业性调解组织。共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263个,共调处纠纷108693件,调解成功106514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582人,防止“民转刑”案件1684件共4912人,调解成功率达到98%。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以人为本保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和改善民生上。今年,全市42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56.74亿元,目前已拨付资金45.5亿元。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和租赁住房保障力度,已开工廉租房1290套,公共租赁住房8433套,棚户区改造4750套;发放租赁补贴28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4423.8万元,“五保户”生活补助费5839.37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资金1854.21万元,已救治艾滋病人72例、结核病人620例、晚血病人1326例,城乡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民生工程的扎实开展,使得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切实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人文关怀重帮扶 加强人文关怀,提升特殊人群帮扶和管控,是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又一项重点内容。
今年,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儿童,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自3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328人次,解救流浪未成年人4人,提供住院治疗6人次,接送未成年人返乡156人次。今年,我市新建省级青少年维权岗4个;开通了12355咨询救助热线,成立了专家团,为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我市还将就业帮扶作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扶的重中之重,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7个,先后为224名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了帮扶。加强社会矫正工作,目前,共接受社区矫正人员802名,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10月29日,迎江区双莲寺社居委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对居民进行跟踪服务。记者 叶竞 摄
·安徽安庆检察“红绿灯”监督执法办案
·安徽安庆高速交警“四强化”保“两节”安全
·安徽安庆积极推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区域工作模式
·安徽安庆建立“96119”火患举报奖励机制
·安徽安庆:网上督察解决规范执法突出问题
·安庆探索“无就业能力残疾人”亲属就业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