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按照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的部署要求,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明确“主业定位、职能归位、考核进位、保障到位”的总体思路,以社区警务改革和群众工作为抓手,以明责减负增效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不断夯实公安工作根基。
创新推出“六增”举措,促进基层减负增效
增设突发事件处置大队。秦淮警方以分局特巡警大队为主体,成立了由50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处置队伍,专门承担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重大警卫安保等任务。
增设机关警务机动大队。他们在分局科队室选出50名民警成立机关警务机动队,负责警卫安保、维稳处突和节假日夫子庙执勤等任务,原则上不再调用派出所警力。
增加科队室民警参加派出所工作时间。他们实行分局科队室与派出所挂钩联动制度,分局科队室全程参与集中行动、重大警务活动、日常清查整治等工作,并在一级巡防期间参加派出所前台值班、接处警和巡逻等工作。同时,每半年轮流组织新警和没有派出所工作经历的机关青年民警下所跟班学习,不断提高机关民警工作水平。
增加派出所领导前台办公时间。秦淮警方严格落实派出所领导坐堂值班制度,建立每日、每周督察通报机制。同时,加强视频督察和实地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派出所领导效能考核,进一步提高派出所前台接处警效率和执法质量。
增强“公调对接”实效。为加强“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室建设,他们选聘成立了16人组成的专职调解员队伍,有效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矛盾。
增强社会资源整合效能。为进一步整合社区保安、协管员和综治、民政等力量,秦淮警方逐步完善了以社区民警为主的“1+X”工作模式,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与社区基础工作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激发社区民警工作活力
秦淮警方健全完善了社区民警工作评估考核体系,重点突出入户走访、人口管理等工作。他们坚持把入户走访作为社区民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每位社区民警每月入户调查不少于120户。全区48个警务室规范公示接待时间,每名社区民警每周接待群众不少于2次、每次接待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让警务室成为掌握信息、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秦淮警方依托警务平台将案件倒查从“重大刑事案件”拓展到“一般案件”、从“有案必查”拓展到“有事必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他们还建立了治安整治长效机制,以外来人口聚居区为重点,分局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清查、派出所每周进行一次检查,确保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到位。
此外,他们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社区警务工作大会,根据考核排名评选出10名社区岗位之星,并对年度积分后5位的社区民警实行视情离岗培训,有效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结合“三解三促”、“三访三评”等活动,秦淮警方在全区46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建立53个“民生工作站”,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着力夯实群众基础。
一方面,建立群众诉求收集会办机制。他们将每月第1个周六确定为民生工作站群众开放日,组织分局党委成员和科以上领导干部、社区民警及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了解民情、听取诉求、化解矛盾等工作。
另一方面,加大社区治安防范宣传力度。秦淮警方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他们制作张贴500余块印有社区民警照片等信息的公示牌,为每个社区民警印制1000张包含姓名、照片、联系电话、QQ号和微博地址的警民联系卡,为300名社区巡防保安配发印有“秦淮巡防保民平安”字样的反光背心,有效拓展群众熟悉社区民警、了解社区警务工作的渠道。
除此之外,他们还组织社区巡防保安、协管员、“红袖标”等携带“随身放”,随时向群众宣传入室盗窃、盗窃车辆、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规律特点以及防范方法,宣传消防安全、暂住人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提醒群众进一步加强防范,最大限度减少社区发案。
·南京签署信访稳定工作共建合作协议
·南京:司法效率铺就公正之路
·南京法院探索优化配置司法资源
·南京鼓楼打造“10分钟社区法律生活服务圈”
·南京徐州铁路运输法院法官宣誓入职
·江苏南京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工作
·江苏南京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工作
·南京警方十小时速破枪击案
·南京奥迪车枪击案10小时告破
·全国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江苏南京港边防检查站举行“十八大”安保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