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产业聚集区给不了城市户口,似乎让人感觉不解渴。但郑州已在着力提供适当的教育、医疗和社保资源,再加上离家近、待遇较优越,还是吸引了一些曾经背井离乡、四处流动的农民工,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安居立业的感觉。卢明亮就是其中一位。
卢明亮:工资一个月一千五六,我老婆在附近上班,每个月也能拿一两千。离家很近,我们骑电动车7、8分钟就到了。
新型城镇化虽然还是个雏型,但反映了郑州这一轮的改革谋得周全、谋得仔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户籍改革情况复杂,多条路径探索很有好处。
张车伟:通过不同的户籍改革路径,各个地方可以平衡符合自己发展条件的资源禀赋的结构,这样就可以聚集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革不能拖延,户籍的樊篱需要一点一点拆除。户籍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民权利的平等。稳妥推进这一改革,是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需要,是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消除社会不公、缩小社会差异、改变中国社会二元结构的必然选择。50余年户籍制度根深蒂固,改革需要积极而稳妥。郑州等地的探索和实践也说明,户籍制度改革,根本方向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改革的步骤应当循序渐进,改革的方法需要综合配套。
政府推行的户籍制度以及附带的社会福利体制将无法继续支持城市化进程。如今,户籍改革已经蓄势待发,我们期待整体改革细节的早日出台,同样也应该以科学的态度静待改革进程与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