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预备法官的裁判文书写作
今年是我来大兴法院的第二个年头,从2010年来到大兴法院起,我就一直在立案庭工作,主要负责立案、内勤和信访等事务,日常工作较少接触到案件的实体审理。今年,北京法院系统的预备法官培训可以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让我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审判实务,了解当事人的心理。尤其是通过这次裁判文书的写作,让我受益匪浅。
爱岗敬业,了解法官工作的真正内涵
从案件立案之后,我即跟随毕法官学习审阅和整理卷宗材料,完成了庭前准备、开庭等一系列流程,毕士臣老师对于案件兢兢业业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他对于案卷的审阅细致入微,对当事人的态度和蔼公正,对程序的把握严谨熟练,对于法律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值得我仔细学习,认真体会。从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爱岗敬业,自己对于法官工作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法官不只是在审判台上高高在上的审判,他更需要埋头于案卷之中,认真分析问题,甚至还需要走到田间地头,勘验现场,调取证据。法官的工作不只是鲜花与掌声,更多的是汗水与辛勤。我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能够胜任法官这一份神圣的职业。
情理交融,学会与当事人沟通
法官时常要面对许多不同的当事人,每个当事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对于当事人性格和心理的把握,有助于法官更加迅速地了解案情,达成案结事了的目的。一个好的法官,就是要能让当事人从“吵”着进来到“笑”着出去。在一次案件审理中,一位当事人刚开始在庭前与法官电话沟通的过程中,情绪激烈,对于法院的工作非常不信任,情绪也非常不满。我看着毕老师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沟通都是和风细雨一般,从不动怒,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不厌其烦地与当事人沟通,从而获得当事人的信任,为整个案件的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个案件,在开庭过程中,秩序良好,当事人也表达了对法官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见微知著,熟悉裁判文书的写作过程
可以说刚接到这个案件的写作任务时,我非常忐忑,毕竟日常的工作从未写过判决。但是毕士臣老师不断地鼓励我,让我放平心态,悉心地指导我,让我了解一份判决书的写作思路。他告诉我,法院认为部分相当于整个判决的灵魂,如果没有严丝合缝的说理,将是一份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判决。一份完美的判决是应当事实、法律和程序均无任何瑕疵和错误。尽管对于初稿,我已经尽心写作,并且多次检查,但是在老师的火眼金金下,他仍然发现了我的判决中的一些细微的错误,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不够谨慎,判决主文忠的数字应当使用大写,而不是小写等等。这些小错误虽然看似寻常,但是实际上严重危害了法语在当事人心目中严谨而公正的形象。试想,一份有着诸多错别字的判决如何能让当事人服判息诉呢?
法官的目光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不停流转,以前对这句话不甚理解,通过这次裁判文书的写作,我才发现这句话的真谛,法官在审案中,不停地在证据的认证、事实的查明,以及法律条文的引文中反复查证、来回思考,其工程量是浩大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智慧。我几次写作因为觉得写作太繁琐而想中途而废,是毕老师几次诚恳的鼓励与鞭策,让我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继续写作。
“微雨池塘见 好风襟袖知”。通过这次一份判决书的写作,让我明白了法官责任的重大和艰难,也告诉我在未来的路上,仍需不断学习,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