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2012-10-30 15:53: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朱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实践特色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方法。所谓实践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只能立足国情,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艰辛探索中开拓前进。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如果没有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历史不会忘记,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用实践交上了第一份合格答卷。从尊重群众在实践中迸发出来的首创精神先行试点到逐步推开,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方法。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必须在全党进一步树立起实践的权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只要我们始终重视实践,重视群众,把实践和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实践和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根本要求。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标准是实践,认识的动力是实践,认识的目的也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和人民创造历史这一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最基本的源泉,是我们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根本动力。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我们就能够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时代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下,集中广大人民群众才智,把握规律,建设祖国,造福全社会的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不论是正确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还是每一项重大改革决策措施方案的出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的有力推动分不开的。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凝结着广大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吸取营养,社会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改进党的作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从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高度重视其指导作用,坚决反对一切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行为。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根本保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其呼声、意愿、智慧、创造才能得到切实重视和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