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废旧回收,很多人头脑里就有这样的印象:杂乱无章、废物成堆、气味难闻,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而且往往是盗窃案件的销赃之地……
上世纪90年代的灵武市郝家桥一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灵武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韩育才回忆,从1990年起,郝家桥镇等7个乡镇的农户自发组织从事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物资回收、有色金属加工,并形成一定规模。由于管理无序,加之部分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无视国家规定,违规违法收购时有发生。非法收购、冶炼废旧金属呈蔓延之势,出现了“户户点火、村村冒烟”“你敢偷,我敢收”“只要货值钱,不管货来源”的混乱局面,一些收购站点、冶炼厂成了偷盗物品的销赃地,一度成为当地治安管理的“乱点”、盗窃物品销赃的“窝点”、污染环境的“脏点”。一些人用报废汽车零部件违法拼装整车出售,人们戏称灵武市散乱无序的拆拼装车黑市为“中国第三汽车制造厂”。由于监管不力,销赃渠道顺畅,引发周边地区盗窃汽车、铁路器材、“三电”设施、窨井盖、电线、电缆、市政建设材料等案件频发,给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护路护线联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然而,近日,记者前往灵武市采访时,却发现曾经的“废品收购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规划有序、拥有巡防队伍和监控设备等各项现代化安防元素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
2010年10月,灵武市被确定为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自治区和银川市综治委与灵武市共同确立了创新社会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路涉线盗窃案件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治安上的乱点、环境上的脏点作为治理重点。灵武市统一规划、建章立制,从源头上确保再生资源来源合法化,堵塞收赃销赃渠道。“做好护路护线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安全。”自治区护路办主任利爱国接受采访时说,只有从源头预防入手,夯实护路护线基础,才能预防和减少涉路涉线设施、器材被盗,确保路、线安全畅通。
同时,由灵武市投入100万元,自治区综治办支持60万元,在涉及废旧物品收购、报废汽车、机械设备拆解等15家重点注册公司主要通道出入口、过秤和拆解处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28个,对出入人员及交易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并接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与公安视频专网联网,实时监控人流、物流动态变化,影像资料等有关信息存档备查,从源头上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另外,建立废旧物品收购人员和收购物品基础台账,做到“四实”登记,即实时、实名、实物、实数,以备溯源追查。社区治安民警和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不定期对回收企业收购表册进行查验。
如今,护路护线源头治理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已成为中国(灵武)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目前,示范区共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托普集团、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等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知名企业32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发展成为辐射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等周边500公里范围内重要的废旧汽车拆解、废旧物资回收、有色金属加工集散地。2012年1至8月,示范区生产再生金属12万吨,销售废旧金属39万吨,拆解报废汽车18200辆,实现产值30.1亿元,实现利税3.41亿元。
通过建设护路护线源头治理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灵武市有效解决了由于市场无序、交易方式落后、监管不力导致的环境污染、治安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1-8月,灵武市发生涉及护路护线(“三电”和铁路设施)盗窃案件10起,比2008年下降85.5%、比2011年下降68.8%。(记者 李云华)
·新增就业人数40万 宁夏全民创业保民生促发展
·宁夏法制宣传以多种形式走进农村
·宁夏银川25家挂牌火患单位被摘牌
·宁夏为基层调解组织强筋健骨推广调解专业化发展路
·宁夏灵武:服务背后的以人为本
·宁夏21项措施提升满意度
·宁夏21项措施提升满意度
·宁夏法院全员培训刑事审判法官
·宁夏检察院细化程序规范“另案处理”
·宁夏法院“三大”活动成效获肯定
·宁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和经济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