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艇工作室、王延强警务室、孙杰视频工作室、徐双燕党代表工作室……这些以民警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浙江省舟山市警务工作的“名牌产品”。
近年来,舟山警方坚持量才适用方针,先后成立了一批以个人或集体命名的工作室。这些“明星”警察或集体各展所长、屡屡建功,不仅在刑侦破案、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成了警队标杆,而且对提升警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首个个人命名工作室——在信息海洋中找破案线索
2010年8月,定海警方成立了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管艇工作室。
在同事印象中,管艇是个稍显内向的青年民警,然而,正是依靠他获取的线索,定海警方相继破获了跨省熊猫血诈骗案、跨市秘鲁币诈骗系列案、丢捡物品诈骗系列案等一批大要案件。他个人也在11年内被定海分局嘉奖10次,2011年还被评为浙江省公安厅第四届刑侦行家。
工作室成立前,管艇的工作主要是研判分析各类信息,每个案件涉及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少则几百条,多则几千条。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攫取对警方有价值的线索进而破案追赃,显得迫切而重要。在定海警方领导的重视下,作为一项警务创新,以管艇为主干,集结其他优秀侦查骨干组成的工作室应运而生。
今年2月8日清晨,定海某商场高档烟酒及虫草等名贵商品被盗,涉案价值12万余元。“我们调取了商场内的监控,发现一个可疑男子,但视频模糊不清,男子身份成谜。”管艇介绍。接案后,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走访发案现场,访问商场服务员,获悉嫌疑人体貌特征等细小线索。管艇工作室马上对现场周边道路监控、店铺、宾馆等视频资料“捆绑”分析,最终揪出了潜伏在商场里的魅影。
决胜千里的网络刑警工作室——视频之中寻找蛛丝马迹
提起“神探”,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要么在案发现场和实验室挥汗如雨,要么在追捕路上与嫌疑人斗智斗勇。与之相比,普陀分局民警孙杰略显潇洒,他在更多时间里是对着电脑显示屏。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警6年来,他用一帧帧画面锁定了一个又一个嫌疑人。2006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孙杰如愿成为一名刑警。没有刀光剑影和惊心动魄,他被分配的工作岗位是 “足不出户”的刑侦大队信息民警。
“我还算是刑警吗?”这样的疑问一度萦绕在孙杰心头。“科技强警是公安发展方向,刑侦工作已不能仅靠拼体力、拼消耗了。”领导的话让他茅塞顿开。孙杰凭借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和虚心好学的态度,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侦破思维,并屡屡在破案中立下头功。
一次,警方根据群众报警,在定海某村一废弃井内发现尸块。经法医鉴定,尸体为前段时间失踪的普陀籍妇女虞某。民警调查后认为,虞某失踪当晚的去向是案件侦破的关键所在。孙杰调取了案件所有资料线索,在视频中发现当晚虞某走进了同济路某宾馆,民警由此找到案发第一现场,成功侦破此案。
沈家门城区系列商铺盗窃案、“8·1”新街抢劫案……孙杰把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当成一个个锻炼自己洞察力的战场,通过网上查证、网上排查、网上缉捕,将一条条似是而非、若隐若现的案件线索梳理、分析,服务侦查破案。
今年7月1日,“孙杰视频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小孙说,他将在这片自己的职业天地中大显身手。
扎根一线的基层工作室——甘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省优秀人民警察、省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从警10多年来,徐双燕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这都是对她扎根社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回报。
1999年警校毕业后,徐双燕在岱山高亭派出所当了一名社区民警。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社区工作的基层民警,徐双燕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新时期怎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她求变求新,先后推出了“一查、二清、三访、四抓、五熟悉”人口管理工作法和“一格一档一人”三级网格化机制。同时,她还把社区警务室作为派出所工作的延伸和连接民警与群众的桥梁。在她的努力下,蓬莱社区、育才社区、南峰社区等先后建立标准警务室,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普陀小干岛,社区民警王延强也被当地百姓和企业亲切地称为 “我们的小王”。2007年,王延强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普陀沈中派出所小干社区的社区民警。在短短5年时间里,他通过勤学苦练、真诚服务,逐渐成了普陀有名的创新型警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还成功使这个外来工人聚集的小岛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一半,并从大海里救起9人,从高楼上拉回6条人命,3个喝药自杀的人因为他的及时救援重获生命……
现在,徐双燕、王延强等基层第一线的公安民警已经成为维护社会治安、打造平安舟山的先锋模范。为此,舟山警方先后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记者 谢佳 通讯员 支奕 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