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大城市细管理: 成都治理 提升实践

2012-10-30 11:15: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成都日报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进程中,思想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了城市管理回应问题的能力,也决定了一座城市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式与速度。

    大城市,细管理。

    在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构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里,如何通过渐进式转变,全域架构与其愿景目标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体系,成为成都城乡治理的“提升实践”。

    2012年。10月。金秋。

    从深圳回家探望父母的唐茵惊讶于成都在春节的一番醉人之美。

    此时的成都,入夜时分。璀璨的金色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向南向北延伸。一派流光,宛如连绵起伏的金色之链,沿着南北纵轴,蔓延,满眼。

    金色与金色、橙色与红色,在光与影的交错里,遥相呼应,美轮美奂。

    寓意“收获”的色彩,令更多的市民欣喜不已。用唐茵的话来说,“家乡成都,正出落得越来越美,美不胜收!”

    然而,在这里,在这一年,变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夜晚琉璃的光彩。

    重头梳理城乡环境治理的全新路程,思考进程之中的诸多实践,相关联的事实已有颇多显示。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放置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在公共环境愈加美好、公共服务愈加亲和、民众幸福感愈发叠加的同时,一幅以“高标准、再提升”为关键词的现实图景里,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确立新基调。

    全域再提升

    架构与国际化、现代化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完善的公共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安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的营造,都需要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的支撑。

    以此为路径,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区域中心,需要架构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2012年5月,初夏。

    《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责任单位与作业公司公示》(以下简称《公示》)见诸各大媒体报端。按照《公示》,为了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入推进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心城区道路3班清扫24小时保洁全区域、全时段作业模式和生活垃圾全时段循环不落地收运转运规定,彻底解决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存在的盲区、死角等突出问题,中心城区每个环卫作业标段、每个工作责任单位、项目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都分别以“网格责任”的形式被确立下来。

    “看到这份详细的责任表格时,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没想到那么细致。”从事环卫工作多年的项目经理黄雪表达了当时自己看到那份公告的震惊。原来,黄雪手里的这份《公示》,详细地罗列出中心城区所有环卫作业项目部和100多个责任人,并第一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向公众公布了每一个区域的环卫负责人以及环卫负责单位的名字。

    “如果老百姓发现哪里脏乱了,可以直接拨打公示里面的投诉电话进行投诉,而且一眼就可以找到谁是责任人,该谁负责。”黄雪说。“大家心里清清楚楚地有了一本账,对各自的责任田一目了然。”

    而就在此前不久,成都环卫正酝酿着新一轮更深入的改革。

    为了破解夜间清扫保洁的盲区,从5月开始,成都开始在中心城区试运行24小时“无缝隙”作业制。这就意味着,此前困扰管理者多时的深夜环境卫生保洁问题,有了一个核心的制度来破解。

    高标准。再提升。严管共治。一举锁定成都城市管理新框架。

    在市治理办主任、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郭晓鸣的心里,大城市,细管理,“细”字的含义丰富而深刻。“要建设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高标准的城市管理是支撑点之一。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做到精细管理、精益求精。而精细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制度来管理,用常态来管理。”

    需要厚植“细”的理念。“而这份厚植,除了城市管理体系标准的全方位深化、优化和细化。更为关键的是,以标准为准尺,着力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考评创新,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运转机制和制度, 引进创造的新观念、新做法,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还要同步治理薄弱环节的管理难点。”

    在这样的思想导向里, “细”管理的内聚力,开始向上生长。

    2012年秋,为成都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确立新轨迹,一个酝酿多时、囊括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纲要》)进入最后的定稿阶段。

    《纲要》明确了未来5年成都城市管理最为核心的提升要素。“包括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城市视觉形象提升工程、市容秩序提升工程、城市道路桥梁管养提升工程、数字化城管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扬尘治理提升工程这"七大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都被确立下来。”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而按照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的总体思路,在这“七大提升工程”中,不仅要规范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双语标识。到2012年底,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 1.1-2006)相关图形符号及名称设置标志。

    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和到期广告以及大型卖场等户外广告。运用LED、LCD、光影等现代户外广告设置新技术,进行景观化升级改造。到2015年,完成中心城区主要干道、主要街区商招、店招的双语图文标识推广设立工作,并建成智能化城市照明物联网监控中心系统,完成对全市城市照明系统的控制。

    而在对市容秩序管理的提升进程中,成都还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优化完善内部结构,细化工作职能职责,对城管执法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再优化,形成市、区、街道相互衔接、条块联动、责任清晰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减少执法重叠和空白。

    在此基础上,完善网格单元执法工作机制,坚持守巡结合、错时执法、集中整治与日常管控相结合的市容秩序常态监控机制,按照“精细化管理”、“问题管理”的要求,加快执法触角向盲点死角延伸,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全时空”的城市管理执法模式。

    在道路桥梁管养提升工程中,又将以现有城市道路桥梁信息系统为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全市城市道路桥梁信息管理中心,实现道路桥梁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动态管理、道路桥梁运行状况评估管理、挖掘占用城市道路动态管理,实现市区两级数据共享。

    到2012年底,日处理能力200吨和2013年底日处理能力300吨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初步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在2013年5月底前,青白江祥福环保发电厂进入运营,开工建设日处理规模2400吨的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完成长安垃圾场二期库区污泥处理恢复库容项目,增加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能力,开工建设长安垃圾二期大坝加固工程,增加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能力。四川省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七大提升工程",结合成都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城市管理的不同范畴,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事实上也确立了成都未来五年城市管理的总体发展基调。”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表示,这份近期和远期规划,与成都目前城市管理水平实际结合得很紧密,囊括了目前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至此,从规划开始,凸显成都高标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决心的同时,还为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确立目标。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成都查不文明驾驶 司机等红灯丢瓶子遭罚100元
·四川成都交通路况微平台上线
·国内外专家聚成都 探索城市社会管理
·成都检察机关大力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
·成都:打造老有所养的幸福宜人之城
·成都武侯公安办证中心创新多项为民服务举措

·成都武侯公安办证中心创新多项为民服务举措
·成都中院成立诉讼服务办公室
·四川成都民警解刚下班途中浴血勇斗抢包贼
·成都44条公交线路免费 多举措问症“大城市病”
·成都武侯法院:殊荣加身再提高 模范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