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地方领导活动

重庆高院院长钱锋:千里之行在脚下

2012-10-29 15:42: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千里之行在脚下

——访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锋

    重庆高院院长钱锋上门接访。记者 汪放 摄

    2008年初,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全市法院提出了“实现跨越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历时近5年,重庆法院审判质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位,审判业务专家人数在全国法院位列第二,学术论文获奖排名连续3年进入全国法院前十,院长邮箱、便民诉讼网络、单方退出等改革举措在全国颇具影响,司法拍卖改革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向全国。

    “重庆法院的跨越发展,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有底气的发展,不是暴发户、过山车式的发展。不能忽高忽低、大起大落,不能主观臆断,违背司法规律拍脑袋决策,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日前,记者就重庆法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对重庆高院院长钱锋进行了专访。

    迎接十八大特刊:近几年重庆法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与您倡导的“跨越发展”,有什么联系?

    钱锋:改革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强动力。法院工作也是如此。对于一些长期存在、反复发生的问题和症结,仅仅依靠常规的工作方法,往往吃力不讨好,或者治标不治本。比如司法拍卖、执行领域权力寻租的问题,教育力度不可谓不大,查处人数不可谓不多,但是毒草拔了,滋生毒草的土壤还在。通过创新,改变执行权、司法拍卖权运行机制,也就是改变土壤,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到改革与发展的联系,我认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但不是改革越多,发展就越快。我们一直强调要善于改革,就是既要遵循司法规律,又要符合发展阶段;既要选准突破口和时机,果断加以推进,又要注意方法和步骤,尽量减少阻力与阵痛。否则,就是以改革创新之名,行“忽悠”、“折腾”之实,或者因为阻力太大,最终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同时,我认为,创新也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发展既需要新办法、巧办法,更离不开老办法和“笨办法”。立意越是高远,越需要脚踏实地;理念越是先进,越需要注重细节,这才是事业成功的辩证法。

    迎接十八大特刊:您所说的“笨办法”是指什么呢?

    钱锋:比如我们的院长邮箱,要求全市法院院长必须亲自查看,亲自回复。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邮件和回复邮件,晚上睡觉前再处理一次,周末、出差都不例外,所以我的邮件回复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现在院长邮箱已经运行了4年多,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到电子邮件19000余件,其中我本人收阅回复8500余件。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笨办法”,但比很多“巧办法”都管用。

    又如信息化建设。与全国其他法院相比,我们起步较晚,但经过三年来的强逼硬推,目前已经实现了案件进展实时跟踪、业务数据随时更新、质效指标自动生成、质效综合评估日趋精准。依托数据中心,建立了以审判质效考核为导向,包括信息处理、宏观决策、程序控制、质量控制、行为激励的综合性审判管理模式。在“高科技”的背后,离不开所有审判信息每个节点同步录入的“笨办法”。再如便民诉讼网络,实际上也是用法官的“多跑路”,换来当事人的“少折腾”。

    其实无论“笨办法”或是“巧办法”,关键都是抓好落实。任何决策部署只有落到实处,才可能真正产生实效。我要求全市各级法院每年都要确定三至五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管理漏洞和死角,比如司法作风、执行效率等等,集中精力重点解决,积少成多,以量变促质变、以点滴成就推动法院整体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迎接十八大特刊:提出“跨越发展”时,对发展路径有怎样的思考?

    钱锋:跨越发展是全面、整体的发展,不可能严格区分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从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物质、制度、文化三个阶段。就重庆法院的发展而言,经过直辖15年来的积淀,物质保障已基本到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包括审判管理制度、廉政制度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并有效运行;法院文化等“软实力”建设日益成为法院工作的一项硬任务。

    2010年,我们将重庆法院精神定位为“崇法秉正、厚德为民”,提出了“法官良知是最好的法律”、“法官人品决定司法产品”、“对法律忠诚是法官的底线”、“以法官人品建设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等命题,将法官品格塑造作为“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连续4年举办“智库专家论坛”,面向全国法院和高校引进人才,依托国际知名法学院校开展再教育培训,不断壮大全市法院高知识层次和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迎接十八大特刊:历时近5年,重庆法院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钱锋:“实现跨越发展,争创全国一流”是一项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期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而不是静态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就这5年的情况而言,可以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下一阶段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审判质效能够在全国法院连续5年排名进入前五,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比较扎实,“一流”就比较稳定。

    千里之行在脚下。我相信,只要我们一以贯之地走好每一步,“跨越发展、全国一流”的目标并不遥远。(记者 张瑞雪)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