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实木家具、床上用品摆放有序,窗台上一盆新绿早已吐出嫩芽;膳食间,橱柜、厨具、餐桌、冰箱一应俱全……这不是普通的居家场所,而是福州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又称中途之家)的一间宿舍。
近日,记者跟随福州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来到“中途之家”探访,遇到回“家”串门的老陈。今年58岁的老陈,今年4月才刑满释放。几个月前,老陈在“中途之家”工作人员帮助下,在外地找到一份工作,生活安定下来。这不,趁着休息的日子,老陈特意回了一趟“家”,看望曾帮助自己的“家人”。
“‘中途之家’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使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老陈激动地说。老陈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很多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共同心声。
一
“中途之家”,是我省首个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教育基地,由福州市政府设立,去年11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它主要为户籍地属福州市城区的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和集中教育工作,并为以上“两类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其就业、就学和落实廉租房等提供帮助。
老陈是福州城区居民,1990年因盗窃被判无期徒刑,后因在狱中表现突出,先后给予了改判和减刑,今年4月12日获释。自入狱后,老陈的亲人便与之断绝了关系。老陈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并没有亲人前来迎接,台江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先将他接到了宾馆,第二天把他送到“中途之家”。
老陈是个勤快人,来到“中途之家”后,每天早上5点起床,主动打扫走廊和厕所。“变化太大了!20多年前,大街上都是自行车,汽车很少。现在我还不懂得用手机,更别说电脑了。”老陈说,自己以前是文盲,现在能写信看报,都是在监狱里学的。
“老陈年龄大,工作不好找,找过几个单位,工资都太低了。”福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处的小林说,最终他们给老陈介绍了石狮一家高档酒店,老板是福州人,有保洁工、帮厨工、洗衣工和保安四个岗位供老陈选择,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
如今,老陈已经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二
今年除夕前,老家在温州的黄某从榕城监狱刑满释放,在福州举目无亲,无处落脚,又来不及买车票回家。“中途之家”为他敞开了大门,不仅收留他过年,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老黄说,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太平燕、蛏抱蛋、白灼虾等,当时他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我原本以为那些经过‘中途之家’集中教育培训的矫正对象会疏远我,没想到,他们在中秋、国庆节日期间,都给我打电话。”“中途之家”矫正社工小陈对记者说。
“原来对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不清楚,现在我对这些都比较了解了。”福州鼓楼区司法局南街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王某说。因开设赌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去入矫报到时,王某对有关社区矫正对象“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核”的监管规定很反感,固执地认为自己被判了缓刑,就是没事了。今年9月参加了“中途之家”集中培训后,王某的思想疙瘩被解除了,他还主动到南街司法所汇报学习情况,表示今后要认真接受司法所的监管和帮教。
“我们把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创业理念作为重点,每月对入矫对象进行1至2期集中培训教育,每期3天。”福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处处长林雄说,“这些学员刚到培训班报到时,或多或少都有些吊儿郎当。经过教育培训后,变化较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记者看到,“中途之家”还设有多媒体教室、心理健康室、文体活动室等,可提供安置20人食宿和容纳70多人教育培训的场所。
福州市司法局局长俞建春说,“中途之家”收留对象中的一些人由于服刑时间长,出狱后最先面临的就是贫穷、疾病、家人漠视等问题。“中途之家”就是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迈好回归社会第一步的地方。从去年11月至今,这里已接收了17人。(记者 包骞)
·福州机场边检站三级“面对面”抓作风建设
·福州:让职工维权“立”起来
·福州鼓楼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网格有型 服务无限
·福州中院审判员:高效办案获称道公正司法解民忧
·福建福州破获系列网络诈骗案
·福州推广“135”社区党建模式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福州推广“135”社区党建模式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福建省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推进会在福州召开
·福建福州七百余午睡学生经历“紧急逃生”
·福州百万师生“开学第一课”接受安全教育
·福州警方破获一起恶性持枪斗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