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图片

为时代创新 和谐社会展新图

2012-10-26 10:36: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过去1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高速增长,伴生社会矛盾凸显。这种背景下,“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渐成中国“显学”,在官方文件和媒体报道上“井喷式”出现。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强音响起。“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时代对执政党的新要求。2011年3月,“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独立成篇,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这10年,在社会管理上,中国可圈可点。

    时代呼唤

    “矛盾凸显期”催生社会管理创新

    2.3亿流动人口,能否在异乡找到幸福?

    1.23亿老年人,如何有尊严地安度晚年?

    680万大学毕业生,能否迈过就业的坎儿?

    过去10年,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教育、住房、医疗;流动大军、留守儿童、失独老人,无不呼唤社会管理创新。

    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以国际经验为鉴,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后,社会将踏入矛盾凸显的沼泽地。疾行至此的中国社会,转型提速,利益博弈加剧,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不法行为纠结叠加,社会管理的难度陡增。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所言:“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回应时代要求,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列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

    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理念转变

    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

    “你瞧,这让我过意不去了,上次你们就给我送过一枝。”2012年10月的一天,湖北武汉洪山区书城路,一位商贩手握一束玫瑰花,面露惭愧地说。在武汉,城管会给违规商贩递上一束鲜花。

    城管“鲜花执法”是社会管理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中国社会管理理念随时代前行。计划经济时代“有心无力”,改革开放初期“有力无心”,如今可谓“有力有心”。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发展道路上掘开深井,“以人为本”之泉,冲洗着社会管理理念。次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省部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管理理念的创新。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王宁教授认为,社会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服务,是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各地探索

    改善民生为和谐稳定之源

    贵州省瓮安县,有座被焚毁的大楼像一位垂暮老人,瘫坐在碎石瓦砾间,默默回忆着4年前的痛楚与惶恐。这是瓮安“县委大楼遗迹”。瓮安事件平息后,县委将被毁大楼保留,以作前车之鉴。

    如今,瓮安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瓮安发现了和谐稳定之源——改善民生。4年来,瓮安全力弥补民生欠账,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新农合、建设保障房、拓宽就业渠道。诸多民生措施,让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安定。

    10年来,以改善民生为支点,全国各地纷纷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探索和尝试。2010年10月,广东深圳、浙江宁波等35个市、县(市、区)启动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深圳市实施产业、人口、城市空间三方联动调控,“以证管人、以房控人、以业择人”,避免人口盲目流动。宁波市建立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中心,建立网上应对与网下处置、舆论引导与矛盾化解、诉求表达与民生服务的联动机制。

    社会管理方式纷繁,但目标统一。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过去10年,是中国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创新、工作成效显现的10年。这10年,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和谐社会新图渐显光彩。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共建活力中国 共享和谐社会
·提升司法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山西晋中社区矫正给力和谐社会
·江西日报:绘就美好民生画卷 夯实和谐社会根基
·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和重大成就
·人人共建 人人共享:十六大以来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述评

·人人共建 人人共享:十六大以来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述评
·深圳构建“大调解”体系助建和谐社会
·湖北:扎实推进村务公开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义乌:商会调解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
·北京最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