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江苏

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工作的调查报告

2012-10-26 09:17: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如果说学雷锋做好事会给自己带来春风化雨般的心灵回报,那么能够利用自己知识、力量甚至社会资源为千千万万失足少年的人性回归,为那些失去温暖的心灵找回来自社会、家庭的关爱,则可谓人生幸事。

    从1999年起任江苏省副省长到现任省政协主席的张连珍,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资源,连续14年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参加主题帮教活动,不仅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帮教“生态模式”的转变,也有效引导了全社会对失足青少年成长的关注。

    江阴市祝塘镇的退休老教师周森树,先后18次来到未管所开展帮教活动。退休后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我现在对全镇失足青少年情况了如指掌,只要是被法院判处缓、管、免的少年犯,就需要上门去做工作,与家长交心、与孩子交心,促使其对犯罪行为有清醒的认识,帮助有条件的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周森树说,面对一个个既可恨、又可怜的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为将当地游手好闲的失范少年从犯罪边缘拉回来,周森树不顾劳累,先后带领三批孩子到未管所接受警示教育。让周森树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回去后都能摒弃旧我,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对从未管所里释放出来的祝塘籍孩子,周森树还跟踪走访,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释放后的“危险期”。

    徐州市睢宁县的热心企业家袁文龙,曾在监狱服过刑,如今已成为一名社会帮教志愿者,县司法局还在他的企业成立了社区矫正培训基地。

    即将刑满释放的未成年犯小石,因家人不愿接纳而显得精神萎靡。“你只要有梦想、有自信,就会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强!”袁文龙放弃繁忙的工作赶到镇江句容与小石见面时,还给他带去了月饼和书籍。“放心吧,只要你能树立信心,我的企业就安排你工作,先给你解决生存问题,再从技术上培养你。”袁文龙承诺。小石则向记者坦露心声:“这或许是我改变命运的地方!”

    在张连珍带动下,14年间,无论是中秋节,还是春节、六一儿童节,未管所的节日里从未缺少过像周森树、袁文龙这样的“社会父母”的身影。

    “走出去、请进来”。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摒弃了旧有的单一帮教模式,树立起教育社会化理念,先后设立“希望家长学校”、江苏省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研究所,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基地。30余个政法机关和社会帮教团体与该所确立了共建关系,16个高等院校的共青团组织与该所建立了帮教合作关系,20多位专家和法律工作者组建了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走进监所,平均每年有33场次各类社会帮教活动在这里举行。该所还与地方医院建立专家心理咨询治疗合作,积极协助地方司法部门做好再犯罪预防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还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先后成立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培训中心、法律工作援助站和心理矫治工作站,建立了社会维权资源库,还与企业签订帮教协议,为回归人员建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这可以比喻为一种教改‘生态’模式的变革。”江苏省监狱局局长于爱荣分析认为,这种变革不仅拓宽了处于犯罪预防的“上游”工作的合力,也极大丰富了处于监狱监管教育环节上的社会帮教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唤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更加宽容理性对待,延伸了刑满释放后“下游”阶段的社会帮扶关爱机制建立。

    连续多年参加“张妈妈”中秋主题帮教活动的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人士参与对未成年犯的帮教,是一对一的、一对几的,但每年中秋节,张连珍主席去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去了,还有司法厅厅长缪蒂生去了,带动了一大批厅长、处长、专家、企业家,不仅带去了慰问品,还带去了各种好的政策。不仅队伍看上去“浩浩荡荡”,更形成了一种力量。(记者 丁国锋)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淮安万名消防志愿者宣传消防安全
·江苏常州新北公安规范执法不怕麻烦
·江苏常州新北多措并举维护“平安校园”
·江苏:把课堂还给孩子把健康留给孩子
·江苏徐州法治宣传进校园
·江苏金坛:“街区亮剑”行动剑指街面犯罪

·江苏金坛:“街区亮剑”行动剑指街面犯罪
·江苏立法畅通侵权救济渠道保障台胞“隐名”投资权益
·江苏宿城公安“破案会战”抓获百名嫌疑人
·江苏:重阳节“幸福笑脸”送老人
·江苏首个“法官老年维权工作室”成立
·江苏南京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