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贵州

贵州7方面实现法援工作新跨越

2012-10-25 08:33: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强化案件管理监督

贵阳法援中心确保办案高质量

  

《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修正案》公布施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的监督,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质量。法律援助案件未出现错案和不履行义务等违法现象。

    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案件质量评估机制。包括实行政务公开,将法律援助的主要职责、申请程序、条件、对象及范围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法律援助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讨论制度,以提高案件质量;建立法律援助监督机制,成立案件质量监督评审组,对法律援助办案全程实施动态监控等内容。

    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的监督分为事前、事中、事后3个方面。事前监督。重在告知受援人所享有的权利义务,挑选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办理案件;事中监督。对每起法援案件,市援助中心都会指派1名具有一定办案经验的法律援助律师担任案件联络员。同时,建立案件质量反馈制度,规定每名案件联络员至少要与案件承办人、受援人通两次电话,了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开庭旁听制度,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案件联络员要进行旁听,以便及时掌握案件审理和进展情况,而对一般案件,则由案件联络员根据案件和工作情况有选择地参加旁听;事后监督。最主要方式是将补贴发放与案卷归档挂钩,以经济手段促使办案人员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一是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核制度。结案后采取收取征询意见表,与法院、受援人直接沟通等形式,听取受援人以及法院的意见;二是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归档建立二审制度。先由市法律援助中心1名律师负责一审,严格审核案件质量,对不合格的案卷予以退还。负责二审的律师不仅对一审过的案卷作审核,而且将办案的补贴支付与结案归档的质量挂钩,并将律师办案情况,包括阅卷、会见、调查取证、开庭、采纳意见程度;是否违法违纪;归档质量如何;法院以及受援人意见等做出评核,将结果记入档案。

    与此同时,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开展对申请案件的证据审核和前期调查,保障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可诉性和胜诉性;通过对律师业务专长和服务态度的评估,逐步规范和提高指派针对性和质量;通过执行案件监督协调员制度、开通法律援助短信平台等措施,保障与律师、受援人交流的即时性。

建立城际协作机制拓宽法援便民措施

遵义办理农民工案件逐年增加

  

遵义市司法局领导到务川县浞水镇回访并慰问受援人。

    今年8月15日,一对农民夫妇手捧“不辞辛劳千里援助,剑胆琴心助困济危”的锦旗,来到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表达谢意。

    今年3月,家住绥阳县蒲场镇的21岁农民工冯某,远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一建筑工地务工。5月5日,正在工地捆扎钢筋的冯某,被运输沙石的工程车侧翻出的数十吨沙石深埋导致死亡。冯某亲属8人随后赶往山东处理相关事宜。经过多次协商谈判,与建筑工地项目部达成协议,由项目部分期支付赔偿金57.5万元。协议签订后,项目部先支付了20万元,并承诺余额要待冯某家属将冯某尸体火化运回贵州安葬后再赔付。5月底,冯某家属将冯某安葬后再次赶赴山东,要求项目部支付余款,但直至7月底,该项目部均以种种理由拒付余款。8月1日,冯某家属来到绥阳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该中心律师王天旭接手此案。

    8月2日上午,王天旭到达滨州市经济开发区后,一边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制止了死者家属的过激行为,维护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秩序;一边想办法向当地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反映情况,提出依法索赔的诉求。但因该工程层层转包,冯某的案件具有工伤死亡和第三人侵权损害双重法律关系,有多方责任主体,经过几天的反复协商均无效果。王天旭将此事呈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安监局有关领导,得到了安监局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处理。最后,经过反复协商,8月10日,冯某家属拿到了赔偿余款37.5万元。

    遵义市目前约有农民工150万人,由于农村信息的相对闭塞,法律知识的相对缺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主要体现在人身权益、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遵义市面向基层,加大宣传力度,专门开展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他们以“农民工维权站”和“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主体,以接待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诉前调解、办理法律援助诉讼与非诉讼案件为主要工作方式,在拓展覆盖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截至目前,遵义市已建立了15个法律援助机构、244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1990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覆盖率达100%。全市联络员达到2503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还分别与本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部队、学校、看守所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行业特色法律援助工作站88家。

    遵义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异地农民工维权的长效联动机制,拓宽法律援助便民绿色通道,着力解决农民工讨薪难、工伤赔偿难等问题。自2009年以来,遵义市与全国36个城市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了城际协作机制,就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申请移送、调查取证、送达法律文书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互通了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2011年,遵义市与北京、广东东莞、浙江诸暨等城市签订了《异地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启用了《异地法律援助转介函》,建立了农民工异地维权合作机制。今年,遵义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总工会联合在市困难职工(农民工)帮扶中心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指派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坐班咨询,为农民工维权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据统计,2010年以来,该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358件,其中异地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365件,办案数量逐年增加。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贵州7方面实现法援工作新跨越
·贵州遵义消防“问诊”1637家单位消防设施
·贵州首个女子看守所成立
·贵州德江警方连续5年命案100%侦破
·贵州:努力建设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社区
·贵州印江打造“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示范县”

·贵州印江打造“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示范县”
·贵州:“无缝衔接”帮扶戒毒康复人员
·贵州:“无缝衔接”帮扶戒毒康复人员
·贵州毕节监狱举办文化帮教活动
·贵州瓮安:社会管理需要维权创稳新机制
·贵州强戒人员出所将100%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