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三三制”推进刑事科技工作

2012-10-24 10:25: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2011年,山东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勘查现场起数、检验鉴定起数、直接破案起数与2006年同比分别提高76%、29%和89%;命案侦破率连续6年达到95%以上,2011年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首次突破70%;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2011年为95.9%和96.5%,同比提升1.06和1.13个百分点……破案率逐年提升,群众越来越满意,山东公安机关是如何做到的?

    “着眼长远努力破解人员不足、队伍不稳、保障不力‘三大瓶颈’,固本强基大力实施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三大工程’,立足实战强力提升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科研创新‘三大能力’”,山东公安机关通过“三三制”举措,直接提升了破案打击力、有力提升了维稳支持力、有效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破解“三大瓶颈”

    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15.6亿元用于刑事科技建设

    人员不足、队伍不稳、保障不力,这是制约刑事技术工作的“三大瓶颈”。为破解这“三大瓶颈”,山东省公安厅相继确立了“科技强警、刑侦先行、刑事技术优先”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作用”的目标要求。山东省公安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各地公安机关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刑事技术工作的文件规定,全力破解事关刑事技术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等问题。

    为有效缓解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先后从高等院校引进47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刑事技术队伍;坚持每年从年轻民警中选调一批送往中国刑警学院培训,返聘离退休技术骨干和招聘协勤人员1100余人,全省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人员逐年增加,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山东刑事技术专业人员达2200余人,比2006年增加41%。

    为让技术人员职级待遇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部分公安机关按照“具备中级职称满5年或工作满15年解决副科级待遇、具备高级职称满5年或工作满25年解决正科级待遇”的标准,积极落实技术人员的职级待遇。出台技术人员特岗特勤补贴办法,在表彰奖励、评先创模活动中向技术部门倾斜,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为加大保障力度,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坚持做到培训经费优先解决、装备器材优先保障、基础设施优先建设。2002年以来,全省累计用于刑事科学技术建设资金达15.6亿元。

    实施“三大工程”

    2011年底山东一级示范和一级技术室数量居全国前列

    制约刑事技术工作的“三大瓶颈”破解了,如何推动刑事技术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山东公安机关主动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新要求,把发展主线向规范化贴近、把建设重点向现代化迈进、把应用重点向信息化转移、把保障重心向基层下沉,从基层基础抓起,推动刑事技术工作深入发展。

    各级公安机关以技术室等级评定为抓手,突出规范化建设。围绕实现全省基层刑事技术建设全面突破这一目标,山东省公安厅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确立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省、市、县三级联动,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基层刑事技术部门装备陈旧、科技含量低的状况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在达到部颁标准的基础上,各地瞄准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仪器设备,努力建设基础设施和装备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截至2011年底,全省技术室达标率由2001年的不足10%跃升至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一级示范和一级技术室数量居全国前列。

    各级公安机关还以实验室国家认可为载体,突出现代化建设。山东省公安厅特别制定了申报认可单位硬件建设标准,规定凡是基础设施和器材装备达不到要求的单位不得申报认可。各市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公安厅部署,相继启动刑事科学技术大楼建设和装修,并配套购置现代化仪器设备,刑事技术硬件建设水平取得质的飞跃。几年时间,全省19个市级刑事科学技术机构中有9个已建成刑事技术大楼。2008年底通过认可的寿光市公安局技术室是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认可的县级公安机关鉴定机构。

    各级公安机关还以提升核心战斗力为目标,突出信息化建设。加强指纹信息系统建设,全省共建立1个指纹信息总库、20个市级分库,建立完善了“三级建库、多级采集查询”的网络化运行模式,共搜集存储指纹520万人、现场指纹70余万枚,每年通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直接破获案件近万起,带破案件2万余起。加强DNA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山东省公安厅出台专项工作意见,科学统筹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建设布局,全省共建立联网运行DNA实验室32个。目前,全省入库DNA信息总量突破90万条,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存有量80余万条,2008年以来直接破案4722起、串并案件3518起。

    他们还研制开发了集信息研判、实战应用、资源共享、指导管理于一体的现场勘查信息综合研判平台——“山东现场勘查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累计录入信息48万余条。运用该平台进行犯罪预警、信息研判破获了一大批多发性、跨区域系列案件。

    提升“三大能力”

    全省已有61人入选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

    实战是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水平的唯一标准,山东公安机关立足实战,强力提升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科研创新“三大能力”。他们大力加强现场勘查专业技术力量建设,省、市刑事技术部门设立现场勘查专家组,确保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现场勘查和工作指导。

    ——重点加强一线现场勘查力量,由2006年的不足600人增加到1100余人。同时不断加强现场勘查专业手段建设,积极普及应用无损勘查和生物检材、微量物证提取技术,推广应用现场监控录像和手机机站信息采集技术,全省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现场勘查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好保证。

    ——建立与110出警相结合的“小案”现场勘查模式,通过勘查提取的物证和采集的信息破获了一大批小的刑事案件。为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工作质量,省公安厅和各地公安机关在责任区刑警队和派出所探索设立专职的技术分室。目前,济南、青岛、潍坊等地开展了在责任区刑警队或派出所设立技术分室试点,即按照任务需求从现有派出所技术员中选调人员到技术分室进行集中培训、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专职使用,承担3至5个派出所辖区的小案现场勘查任务,有力地促进“现场必勘”工作目标的实现。

    ——全面提升检验鉴定能力。近年来,山东省公安厅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DNA技术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使刑事技术硬件建设、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工作规范和建设标准,刑事科学技术整体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DNA技术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微量物证、视频侦查、电子物证等新兴技术专业正加快建设应用,作用日益凸现。

    ——树立“人才兴业”理念,以训促战,以战促研,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目前,全省已有61人入选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近年来,山东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共有160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发明专利、山东省和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6人被授予省、市科技拔尖人才。记者 黄玉敏 张瑜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