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梅/画
近年来,大学生出面申请有关方面信息公开的例子层出不穷。最近的一起是,在河南省淅川县动用数十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水泥“迎客松”受到质疑之后,南昌大学大三学生吴金鑫向淅川县林业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迎客松”的真实造价(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大学生频频申请信息公开的现象让人感到由衷的振奋,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身上散发的公民精神熠熠发光。其实,这种信息公开的申请“接力”一直在持续,仅最近就有以下几起:三峡大学大二学生刘艳峰9月1日向陕西省财政厅申请公开“表哥”——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杨达才的工资;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段国超10月10日向广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番禺财政局申请公开拥有二十多处房产的“房叔”蔡彬2011年的工资总和;黑龙江省集贤县自来水公司一栋办公楼坍塌,主体结构一根钢筋都没有,中国矿业大学大三学生宇晗10月19日向集贤县建设局申请公开倒塌大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综观近来的案例,笔者对大学生踊跃申请信息公开的现象又忧又喜。忧的是,他们推动政府部门阳光行政、促进社会透明运行的努力屡受打击——他们的申请,总是以各种理由被驳回、搪塞、回避。喜的是,尽管屡屡被拒,屡吃“闭门羹”,但他们依然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公民意识的日益萌发,看到一种主人姿态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看到一种不甘被蒙蔽、被忽悠,不甘向“暗箱社会”妥协和屈服的韧劲。这种现象表明了公民意识正在旺盛地生长,逐渐形成、深化并感染着一种公民身份认同感,传递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曾几何时,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重物质、顾自己、缺少社会担当的麻木机器;曾几何时,这个社会上出现的冷漠氛围和暴戾之气让我们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但是,即便我们有10个失望的理由,这些大学生公民素养和社会担当也足以给出100个理由,让我们对当下和未来充满希望。尽管他们有时会背负“炒作”的质疑,会面对“出头鸟”的风凉话,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已然走出了传统社会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狡黠智慧和“与人为善”的处事逻辑,逐步树立起法治社会中应有的“钉是钉铆是铆”的规则意识和“较真”的原则思维,承担起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薛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