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是“粉红丝带月”,这是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的标志。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一大杀手,专家指出爱护健康乳房、重视良性疾病、正视恶性病变,进入这种乳腺关注流程,乳腺癌很容易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而获得极高的生存率。
每年十月,很多人会在胸前别一个小小的粉红丝带,这是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的标志,至今这一活动已开展了20年。由天津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医院联合主办,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女性美丽”为主题的天津市首届“粉红丝带十月飘动天津”宣传月活动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正式启动。
乳腺癌死亡率以每年3%的幅度快速增长,远远超过肺癌而成为我国近10年来死亡率增速最快的癌症。天津市乳腺癌发病率年均增幅高达4%,发病率现为45.9/10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20%,现仅次于肺癌,成为天津市女性第二大高发癌瘤,45至65岁女性高发。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治疗中心主任张瑾表示,爱护健康乳房、重视良性疾病、正视恶性病变,这是女性乳腺健康的关注流程,由于乳腺癌是发生在体表的肿瘤,进入这种关注流程很容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而获得极高的生存率。
早预防:合理饮食预防第一步
张瑾说,乳腺是女性恶性肿瘤最高发的器官,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的猛增与现代女性不生育、晚生育、不哺乳,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有关,特别是高脂饮食。大量研究证实,在婚育、膳食和遗传等多种因素中,膳食和营养对乳腺疾病起着特殊的催化作用。摄入过高的脂肪和动物蛋白,以及饮食无节制造成的肥胖,会促进人体内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这是乳腺增生的重要成因之一。如果短时间内经常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体内某些类雌激素物质会集中释放,很容易加重乳腺增生及其症状。不仅如此,高脂饮食也是乳腺癌的重要诱发因素,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不仅会抑制免疫反应,还能成为肿瘤的运载工具,为肿瘤提供营养。
张瑾提醒女性,饮食调理是预防乳腺癌的第一步,特别是有乳腺增生、家族有乳腺癌史的女性,饮食一定要以低脂为原则,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大量高脂饮食。同时切忌过度减肥,减肥首先瘦下去的就是乳房,日常可以多吃些核桃、花生、黄豆、鱼和富含胶原蛋白的健胸食物。
早检查: 20岁后定期自查和筛查
张瑾说,定期自查和进入标准化筛查流程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现在乳腺癌医学理论认为,自查对早期发现乳腺癌贡献不大,但我国人口众多,能进入标准化筛查流程的妇女所占比例还不理想,临床上多数病人都是自查发现肿瘤,因此在我国自查还有很大的意义。乳腺自查适用于20岁以上所有女性,以每月一次为宜,建议月经后一周内相同时间检查最好。处于闭经期的,可以在每月任一固定日期进行。具体方法包括:1.视诊。观察双乳大小、形态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炎症、水肿等改变;两侧乳头位置是否等高,有无乳头回缩、皲裂、溃烂,有无乳头溢液等;乳晕色泽深浅是否均匀,外形是否圆整,如发现外形异常应及时就诊。2.触诊。取坐位或卧位,检查时五指并拢用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查左侧时用右手,查右侧时用左手,触摸时手掌需有一定压力,但不可抓捏。触摸顺序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要特别注意乳腺外上部位和腋下。触摸时应注意乳房是否有压痛,有无肿块。如发现肿块及明显压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张瑾同时提醒女性,乳腺自检虽有一定价值,但绝不能代替定期筛查。标准化的筛查流程35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第一步是专业医生临床触诊,第二步是专业钼钯或X线影像检查,这一步绝不能用B超替代,如果是高危状况再进入第三步B超检查。需要强调的是CT不是乳腺的有效检查手段,核磁是发现肿瘤后的诊断技术,不作为筛查使用。乳腺癌高危人群要缩短定期体检周期,这些人包括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未生育女性、行经时间超过35年等。
早治疗:术后生存率高
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乳腺癌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90%,中晚期患者无病生存率达70%。乳腺癌的治疗也日趋人性化,更注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保乳房、保腋窝、乳房再造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比如,目前国际上最新研究认为,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保存腋窝,由此能避免术后上肢水肿,确保患者上肢功能,并有利于乳房再造。(记者 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