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立体式养老服务:未富先老亦可老有所养

2012-10-23 10:52: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10月,北京、四川等地不约而同都出台了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北京在10月12日召开的第十二次北京市民政会议上提出,将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制度规范、资金引导、奖励督导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金补贴、信贷支持、市场准入等综合配套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培育一批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四川省政府则发文要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并在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用地政策、补贴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融资政策和医疗政策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面对汹涌袭来的银发浪潮,对养老产业的培育和养护已经成为了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张不约而同的王牌。

  老龄社会就意味着气喘吁吁吗?

  10月18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勇宣布了一组最新的数字:据预测,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34.8%。这预示着,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20~30年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刚刚还未从享受人口红利的甜蜜中回过味来,我国就一下子进入了老龄社会,老龄人口“过载”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仅用了18年,而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经历了115年,瑞典经历了85年,美国经历了66年,英国和德国经历了45年,时间最短的日本也经历了25年。

  如果说速度问题尚可应对,另外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则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5000美元~1万美元,而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美元。正如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没有一个国家尚处于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便开始老龄化。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黄金发展优势已被剥夺,中国即将进入气喘吁吁的社会阶段呢?

  “伤不起”的公立养老院

  随着“八零后”逐步步入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五零后”则被“挤入”老年人的行列。今年7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就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占26.9%。虽然只有1/4,但是,老年人的养老和护理问题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35岁的黄女士,目前在一家国际机构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她的丈夫来自挪威,二人已有一个3岁的儿子,目前,黄女士刚刚诞下第二个男孩。黄女士的父亲,虽说今年只有60岁,然而却由于患上了癌症,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需要人照料。黄女士的母亲由于体弱多病,自身就需要人照料。而黄女士自己,由于刚刚生产,并且工作繁忙,对于照顾父母也是有心无力。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和爱人打算把父亲先送到养老院,管吃管喝还管照料,他们每个星期去探望则可。然而,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几家地理位置比较方便的公立养老院价格不贵且服务好,但是太难进;而民营养老院又多半地处偏远郊区,且服务比较差,他们探望起来不太方便,并且也不放心将老人留在那里。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按照北京市民政信息网上提供的信息,专门致电了几家设在城区的养老院:北京第一、四、五福利院以及白纸坊街道敬老院。结果被告知,白纸坊街道敬老院正在装修,不知何时完工,而其他福利院均床位已满,需要排队等候。最夸张的是北京市第一福利院,目前排队等候的人已经超过9000。根据其在网上公布的介绍,第一福利院主要接收国家优抚、需要照料的离、退休老人、归国华侨以及老年病患者。

  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人员胡薇,从2006年就开始关注机构养老的问题,她认为,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布局是极为不合理的。就北京来说,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而郊区则是“床位闲置”。而且,城区条件好的公办养老机构多为“特权”所设,有的老人具有很好的自理能力,本不必住在机构里,然而,因其低廉的价格、上乘的服务,却占据床位。而真正需要护理的老人,却不得不排着长队等待。她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公办养老机构分级定位,打破特权,由政府补贴覆盖贫困老人;而给予民办养老机构以相应身份、资质以及政策扶持,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另外,她建议纳入护理保险,即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这是一种主要负担老年人的专业护理、家庭护理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费用支出的新型健康保险产品。

  养老服务业:下一个蓝海

  黄女士面临的这种情况,恰巧给养老产业带来了商机。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到,位于西大望路的乐成老年公寓“恭和苑”即将开业,她和爱人去考察过这个老年公寓,里面的设施、服务均是适合老年人的设计(英文为“AgeFriendly”。)在美国留过学的黄女士说,她曾经参观过美国上市养老公司Sunrise,发现恭和苑在很多方面与其是比较相像的,这符合老年公寓的国际规范。比如在内部设有大量的公共服务区,而不是密集的居住区这一点,虽然可能会带来效益的减少,但是却适应了老年人社交、休闲的需要。另外,比如房屋全部居家式设计、朝南、楼与楼之间设立风雨连廊等等,都让她和爱人感到十分满意。当然,尤其让她动心的是,该项目地处城区,紧邻三环,交通十分方便,这对于他们探望是非常方便的。

  不过,要入住恭和苑,费用却是不小的一笔。就拿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开间来说,租住费用加上一日六餐(三顿正餐加上上午茶、下午茶和夜宵),大约1万元左右,加上护理费用5000元左右,一个月的费用是15000元。然而,黄女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目前为父亲在北京东三环租了一处房屋,大约70平方米,老式装修,每月房租5000元,为父亲雇了一个护工,全天候护理,贴身照料,费用是8000元,再加上父亲和护工的吃饭所花费用,一个月也得15000元。因此,她认为,将老人送进这样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她觉得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目前的高端项目并非恭和苑一家,上海的亲和源养老社区等也是广为人知的高端养老项目。但总的来说,高端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仍在探索中。据了解,万科的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已经落户北京房山,并将于今年竣工。保利地产的首个养老项目“保利?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社区”也于2010年11月奠基,总投资4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不过,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长朱凤泊认为,养老地产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需要顾及老年人必经的4个阶段,即身体健康阶段、生活半自理阶段、无自理能力阶段、临终关怀阶段。而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则还应包括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这三大功能。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公立养老机构由于有财政补贴,所以价格低、服务好,这在客观上形成垄断、扰乱了市场,导致民营养老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目前,大量资本都在观望,看恭和苑的“高端养老服务”模式效果如何,还需要市场检验,一旦时机成熟,将会有更多资本迅速挤入。高端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虽然仍在探索阶段,但无疑将是下一个蓝海。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守土有责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数据,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上海在“十一五”期间推出“9073”养老计划――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7%的老人从社区接受养老服务,3%的老人为机构养老。现在上海准备在“十二五”末,将“3%”上升为4%。

  广州则准备在2015年启动“9073”计划。中国三大城市的养老规划,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政府养老模式的未来。“居家养老”既是政府力推的模式,也是传统中国观念的延续。对于即将承担未来养老重负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独一代”们来说,难题正在显现。

  古代启蒙经典《弟子规》中所云: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自古以来,侍奉亲长就应当是子女应尽的孝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子女和老人仍然不太接受将老人送至养老机构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有悖于孝道的常识。这也就成了养老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障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洁明告诉记者,在养老产业这一公益性市场领域,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需摆正位置,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一为“托底”,做好基础性服务和建设;二为“扶高”,利用政策撬动民间资本进入中高端市场。做到两翼并进,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化、分层次健康发展。

  他说,目前,部分一线城市所出现的少数高端老年住宅项目,只有少数富裕的老年人才有能力入住,而大部分中低端的市场需求则未能照顾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养老产业的市场属性分类,按照“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不同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共物品”领域,包括老年公益服务设施、基础社会养老机构等在内,政府应直接供给,或由市场提供而政府购买,向老年人免费提供;对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应隐身而退,让位于市场,根据实际需求,以政策扶持的形式引来社会力量,形成“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良性竞争机制。(记者 成静)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天津:8种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让老人“老有所养”
·河北抚宁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海南省出台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
·辽宁省养老服务正在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三万多老人享幸福晚年 银川市西夏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