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描述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越来越重视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法院审理少数民族群众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双语法官短缺、整体素质也不高,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司法审判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的人才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语诉讼案件原告 双语法官把我们的意思完整地翻译给对方,而且把我激烈的语气柔化了,真的很难得
双语诉讼案件被告 这场官司让我从不懂法到认识了法律,感谢双语法官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 草原上的牧民最开始很排斥法官,我们需要的就是放低姿态,和牧民拉近距离,让百姓信任你,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法律的神圣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 在今后,法务翻译在双语诉讼中一定要得到重视,要作为一个机制建立完善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双语诉讼面临的法律窘境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也都规定了这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重视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院审理少数民族群众的案件也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法院系统缺乏既精通法律又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法官的严峻形势,又给审理此类案件带来了困扰。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的人才扶持力度,取得显著成效。《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内蒙古基层法院,对双语诉讼的现状进行了探访。
·湖北襄阳:让法治的阳光力促矛盾化解
·贵州对重大矛盾化解攻坚再动员
·同安法院外来员工纠纷援助中心: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海南陵水社会“网格化”管理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绵竹经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
·绵竹:如何把矛盾化解到群众身边
·绵竹:如何把矛盾化解到群众身边
·社会矛盾化解: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湖南怀化:“信访事业当家业”矛盾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