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安徽铜陵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我手中原来的暂住证换成了居住证。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张卡片的变换,但对于我来说,这张居住证却有着更加沉甸甸的意义。
我是从江西宜春来到安徽铜陵的一名打工者,在这个城市已经工作了7年,在没有获得这张居住证之前,我的生活压力特别大。2004年,我的两个孩子随我来到铜陵,为了能在当地上学,我四处托人想办法,最后缴纳了600多元的借读费才上了学。而新政策规定,凭居住证,子女享受和常住户口人员均等的义务教育,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由此我再也不必为孩子上学的事情苦恼了。
另外,居住证更直接的好处,就是身患肾炎的女儿定期体检治疗再也不必赶回老家宜春去了,光医疗费和来回路费就能省下上万元。这张居住证,意味着我们一家也是铜陵的“市民”,从此正式被这个城市接纳、认可,我很激动,也很感动。
我是铜陵第一批居住证的受益者,跟我一样的外来打工者还有很多,他们在今年也陆续拿到了居住证。我了解到,根据铜陵市居住证管理规定,流动人口凭居住证按规定可以享受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有关证照办理、申报户口等16项权利。并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将出台凭居住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及就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具体规定。
除了跟我一样的外来打工者,我身边的当地农村人也是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和我一起打工的有一个铜陵农村的小伙子,听说铜陵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制度后,高兴地对我说,他也是地道的铜陵“居民”了,再也没有“农民”、“市民”、“农民工”等不同身份之间的差别。
最让他高兴的是,铜陵市已经出台了包括《铜陵市农村居民户改人员促进就业实施细则》等在内的10多项配套政策,以实现城乡制度的衔接,让农民成为新市民后,不仅原来享有的权利不变,还能有更多选择空间。拿城乡养老保险来说,农民成为新市民之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养老保险种类。目前,城市最高养老保险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相差近10倍,每年的资金差价可能达到8000元,这一笔钱个人按比例缴纳一部分,剩余部分则由财政补齐。听说现在政府需要为每位变身市民的农民多掏出16万至21万元。
过去听说有新政策,最担心的就是不能稳定下来。而这次改革之后,铜陵市已经建立户口在居住地登记、随居民流动迁徙的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户口迁移政策,实现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我再也不用担心政策反复了。
现在,听说铜陵市为了让外来人口和本市农民在城市安定就业,提高生活质量,还将研究更多的惠民政策,我也充满了新的期待,希望在城市的生活能够更加稳定和幸福。
(安徽省铜陵市居民 余建国 记者 钱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