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播报

社会大发展 创新添活力

2012-10-23 09:22:1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9月30日,山东省沂源县的留守儿童收到“爱心月饼”。(赵东山摄)

  2011年3月25日,重庆市云阳县“民生面对面”活动现场,百姓与干部进行互动交流。(刘 洋摄)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重建之后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巴拿恰商业街。(翁奇羽摄)

  社会在发展,创新无止境。

  10年来,上至国家意志,下至基层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都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10年来,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亮点纷呈,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10年来,我们见证深刻变革;10年来,我们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

  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镜头】

  “有这个证,就有了一种归属感。孩子上学不再需要交纳借读费,在深圳可以直接办理港澳通行证,不用再回老家。”广东深圳中兴通讯公司的川籍员工罗亚琼是“一证通”的受益者。

  自2010年1月1日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办理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还可以享有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等4大类公共服务。

  【点评】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必须贯穿始终。这就要求各地政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实现从控制型管理到人性化服务的深刻转变。

  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出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就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典型例证,充分体现了对群众的尊重、理解和关心。

  曾几何时,一些好政策难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曾几何时,一些好举措往往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群众利益。

  因此,只有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才能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落地有声”。

  多元治理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镜头】

  2011年,上海市静安区文化社会组织联合会又拿到一份90万元大订单,揽下了静安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这是区文化局第二年向他们购买服务。

  目前,上海市静安区以每年新增资金1000万元的力度,不断加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订单,大胆尝试让公益性社会组织承担部分政府服务职能。

  静安区政府领导认为,“政府购买服务是转变职能的重要一步。同时,只有政府退出来,社会组织才能进得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点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超过40万个,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生力军。

  社会事务,千头万绪,大量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社会管理工作,如果全由政府“承包”,成本太高,既做不到,也行不通。过去,政府“包打天下”,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积极调整行政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势在必行。唯有把该市场做的事还给市场,把该由社会做的事交给社会,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

  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而言,就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其他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促进的作用,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依法管理

  法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工具

  【镜头】

  2012年6月12日,湖南长沙市政府公布《长沙市社会管理法治化实施纲要》,明确了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10项内容:推进社会管理决策程序法治化、社会管理决策执行法治化、民生保障法治化、公共安全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点评】

  任何一项创新都必须在尊重宪法、法律的前提之下进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任何以创新为名而进行的违反法律的改革,只会破坏法治权威、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亦是如此。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管理,加强社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立法、执法工作,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另一方面要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从法治的角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

  当前,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并存,但是,法律应该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工具。因此,需要积极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重视法律手段,以法律法规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指引,以制度保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体现提供规范化、强制力的支持,最终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

  统筹协调

  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

  【镜头】

  “奔波了10年的‘老大难’终于在中心得到了解决。”福建莆田村民老陈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老陈说的中心是成立于2006年的莆田黄石镇综治服务中心。因老陈家旁边的高速公路后续工程没有跟上,给周围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为此,老陈奔波了近10年,一直没有结果。但是中心受理后,紧急启动了调处疑难纠纷、重大信访案件联席会议机制,对此事进行专题研究。最后,中心决定由镇政府拨款30万元浇灌水泥路面,对此老陈非常满意。

  【点评】

  近年来,各地积极构建综合管理平台、综治服务中心等便民机制,将综治信访、行政服务、法律援助、治安防控等各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集中在一个大厅。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设立政务(行政)服务中心2912个,全国70.3%的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群众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办事程序相比过去大大得到了简化,有效整合了公共资源,基层社会管理呈现出“职能聚合、精细服务、多方联动”的特点。

  在为群众提供优质、快捷、规范服务的同时, “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构建,还有效破除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权责壁垒,改变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

  危机管理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维护公共安全

  【镜头】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保证这场全世界欢乐聚会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第一次为奥运会发射的卫星——环境1号卫星在我国发射。它将空中通讯平台与所有场馆的周界控制系统、报警网络、监视系统和实体防护联为一体,使得总指挥中心、前沿指挥部对每一个场馆的情况了如指掌。

  【点评】

  随着突发事件种类的越来越多,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性因素不断增多,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

  具备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只有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才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加强和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以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重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此,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重大举措,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防群治

  广泛动员和依靠群众,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镜头】

  以往,每逢元旦、春节,吉林长春市的犯罪率都会有所上升。为了确保社区安全,一些社区的楼门组长和义工组成“红袖标”,每天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巡视。

  如今,“红袖标”遍布大街小巷,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一道特殊风景线。正是有了“红袖标”,发案率也越来越低了。“看到‘红袖标’,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居民纷纷称赞。

  【点评】

  广泛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者,群众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支有生力量,缓解了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的矛盾,加强了社会治安的打击和防范力量,减少了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夯实了社会稳定的基石。

  事实证明,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政府工作提供了民意基础、智慧源泉和力量支持,有助于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风险评估

  在作出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

  【镜头】

  天津市红桥区红桥大胡同商贸区需要扩展升级。但是,与商贸区仅一路之隔的是一片老居民楼。区社会稳定评估领导小组调查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建议对此地区缓拆,从而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009年,天津市红桥区启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迄今为止,该区共组织区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9次,涉及城市拆迁建设,市容环境管理和参与人数众多的大型集体活动,其中否决1个,暂缓实施2个,通过评估的决策项目没有引发一起社会不稳定事件。

  【点评】

  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行业、领域,各地纷纷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尤其是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务必做到决策前先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对重大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预防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社会管理的前置条件,依法纳入科学决策的程序之中。同时,在评估过程中,通过走访、座谈、听证等方式,广泛征求、搜集民意,让公众的意愿、诉求得以充分地表达,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联动调解

  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体系

  【镜头】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两电动车主相撞后,被交警带到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刘先生回忆说,“调解员把法规、道德讲得入情入理,不仅解决了事故,还让我们成为了朋友!”

  2005年,武汉市武昌区率先试点警民联调,将人民调解与110警情对接。此后,武昌区在法院、仲裁、信访和律师事务所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室,便于随时调解纠纷。

  【点评】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传统的调解模式难以适应及时调解大量民间纠纷的现实需要。因此,化解矛盾纠纷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如何让化解社会矛盾的各种手段顺畅衔接,发挥更大效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10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改进调解方式方法,尤其是搭建了纵向从省市县到乡村,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实践证明,大调解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出了一方稳定,调出了一团和谐。它将过去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调处格局转变为协同作战、综合发力,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王比学 徐安然)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河南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现场会别开生面
·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专家聚成都 探索城市社会管理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
·福建晋江围绕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山东淄博:服务百姓是最好的社会管理

·山东淄博:服务百姓是最好的社会管理
·福建省委书记:社会管理也是服务群众的过程
·宁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破解“最后一米”的尴尬社区建设如何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