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迎来发展黄金期 ——访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
在江苏省南京市,活跃着各类社会组织近1.8万家,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并且连续3年以17%的速度增长。随着政府不断让渡公共服务领域空间,释放出更多资源,社会组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社会组织该如何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该如何稳妥有序地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与政府又如何实现共赢?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
记者: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陈学荣: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独立公共主体,作为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第三种力量,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资源动员、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从不擅长、低效率的事务中逐步“退出”,由社会组织来“唱主角”,这不仅可以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上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实现“多点支撑、共治共享”的稳定局面。
从南京市的情况看,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吸纳专业社工人才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现有社会组织专职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加上众多兼职人员、志愿者等,极大地完善了就业结构。而从国际上来看,非营利部门的支出平均为GDP的4.6%左右,这也预示着社会组织将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记者: 政府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组织的正能量?
陈学荣:南京市一直坚持“放水养鱼、优胜劣汰、以管促用”的管理原则,既不过度束缚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也不放松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让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政府的“好帮手”,光靠社会组织自我努力、自我发展是不行的,政府必须加以扶持和引导。首先,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清理和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将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大胆授权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担。
其次,要打好基础。通过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对现有职能的重新梳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引导,将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意愿表达纳入制度化、有序化的轨道。还要充分利用资源配给手段,将政府支持谁、选择谁、排除谁的意向明确表达出来,通过资源的提供、激励和监管达到有效约束。
最后要让出空间。政府应当主动确立可以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空间,把社会组织推向前台,并创造各种合作条件,使社会组织与政府形成有效的功能互补机制,构建起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记者:未来的社会组织将如何发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学荣:从南京市来说,我们将更加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以政策创新为突破,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机构、职能、经费、人员等四个方面分开,实现社会组织自愿发起、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管理,确保社会组织的志愿性、公益性和独立性,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以培育创新为抓手,重点培育能够承接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组织。今年,南京市计划投入1000万元购买160余个项目,希望能够撬动社会资金,放大社会效果。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通过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南京市已经在省内率先在市民政局党委下成立了南京市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党建工作成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目前社会组织发展还属初级阶段,因此,要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尝试阶段性设计,制定引导性政策,建立“支持、鼓励、限制、禁止”的分类发展框架。同时,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特别是在试点直接登记的体制后,要同步建立和完善新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记者 王伟健)
·释放社会组织正能量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趋势分析
·威海市首次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范围
·广西试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
·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新规 支持引导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完善管理 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新规剑指“敛财”乱象
·完善管理 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新规剑指“敛财”乱象
·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新规 剑指“敛财”乱象
·温州: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及出路
·湖南:2693个基层社会组织积极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