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地处赣江河畔、紧邻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白水湖工业园区的港口村,无论发生什么大事小情,村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昌市公安局蛟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熊少波。
村里的路坏了,残疾人领不到低保金……在村民眼里,熊少波不仅是名普通的驻村民警,更是港口村的“问题解决专家”,是可以信赖的亲人。
用认真赢得信任
2008年4月10日,对熊少波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走马上任,到白水湖管理处港口村任驻村民警,同时兼任港口村党支部副书记。
当时,港口村大多数村民收入较低、生活贫困,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后进村。更让人头疼的是,港口村是个大村,有3000多名村民,村民的宗族思想比较严重,宗族间经常发生矛盾,打架斗殴事件屡屡发生。
熊少波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通过走村串户,与干部、党员、群众谈心,他很快掌握了辖区的基本情况。熊少波以身作则,带动村委会成员认真、积极地工作,逐渐赢得了港口村村民的理解和认可。
用爱心温暖村民
“我记得在村里参加的第一个会,就是商讨如何处理困难村民向村委会借钱的事。”通过走访,熊少波了解到,港口村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村,有的村民家里连温饱都难保。
为解决贫困村民的难题,熊少波积极探索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2009年春节前夕,熊少波提议由驻村民警和村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钱,并号召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村民定期募捐,由此建立一个扶贫帮困基金,利用募捐来的钱物帮助困难村民、救济特困户,并以此为契机发动更多的村民奉献爱心,扶贫帮困。
让熊少波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村里其他干部和部分富裕村民的积极响应,港口村爱心慈善基金会很快从梦想变成了现实。第一次就募捐到了3万余元的扶贫帮困基金。利用这些钱,他们帮助了12户困难户、28名特困村民,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通过爱心基金,不但解决了贫困村民的实际困难,树立了村委会的威信,同时还彰显了驻村民警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形象,为驻村警务工作的开展和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熊少波的举动也在派出所得到响应。为了将扶贫帮困日常化、长效化,蛟桥派出所对全所民警进行了宣传、动员,决定设立“爱心存折”,所里每一名民警都自觉定期或不定期地捐钱存入 “爱心存折”,资助更多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
用真情感染群众
长年在基层工作,熊少波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港口村的每一位村民,熊少波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而港口村村民也慢慢把熊少波当做了自家人。
村民曹某的妻子2003年服毒自杀了,也许是因为失妻之痛,也许是因为生活困难,曹某患上了精神疾病,多次到医院治疗。
2009年6月,曹某强行占用了港口村二期安置房的一栋待分配的房子,村委会无法将其从占用的房子里搬出去,这样一来,其他村民有意见,有的人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占用房子。
对失地农民来说,在征地拆迁后农民公寓的分配是头等大事,如果分房不公正,很容易导致村民上访,甚至闹事。熊少波以情入手,请医生上门为曹某诊断病情,进行药物治疗,稳定其情绪。
另一方面,熊少波多次深入曹某家中了解其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为其联系了卫生保洁员的工作,每月有700余元的固定收入,解决了生活困难。同时,熊少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他办理低保,解决其后顾之忧。
当年8月12日,熊少波和村干部带着30余件新旧衣服、500元现金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到曹某家中慰问。面对熊少波的真情,曹某很受感动,当即表态再也不会给政府添麻烦了。
用真诚化解矛盾
熊少波在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是出了名的处理复杂矛盾纠纷的高手。
因为善于调解矛盾,熊少波被南昌市经济开发区综治办聘请为全区重点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员,被白水湖管理处聘请为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被南昌市政府聘请为 “医患纠纷调解监督员”。
2011年9月21日10时30分,蛟桥派出所辖区的一家公司发生了一起3名工人同时被烫伤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虽然经过医院全力救治,3名伤者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先后死亡。3名工人死亡后,家属情绪十分激动,提出高额赔偿要求,否则要组织村民到事发公司去闹事。
由于3名工人属于3个不同的自然村,给问题解决造成了更大的困难。在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第一时间,熊少波受派出所指派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主动协助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抢救伤员,安抚亲属。
事发第二天,熊少波主动向白水湖管理处建议,由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带领3个相关村支书以及他自己主动上门,看望慰问家属,了解事发公司的想法。同时,熊少波积极协助事发公司做好伤者家属的接待和沟通工作。最终,在熊少波的积极调解下,此事得到了圆满解决。
自从驻村第一天起,熊少波就把港口村当成自己的家,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责任区民警、南昌市十大模范执法工作者。用熊少波自己的话说,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是一种幸福。(记者 陈希 通讯员 胡坚 詹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