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海南:司法助推国际旅游岛绿色崛起

2012-10-22 14:01: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党的建设博鳌高端讲座在海南召开。黄叶华 摄

    今年4月,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海南要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从建设国际旅游岛到实现绿色崛起,经过改革开放30年、建省办特区20年的不懈努力,海南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法院伴随着海南的开发建设,也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治良说,海南法院适逢其时,要立足审判职能,以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服务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大特区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立足审判 建一流队伍

    今年8月,人民法院党的建设博鳌高端讲座在琼海博鳌开讲,11位国内知名学者、资深法官和老一辈政法专家就最权威、最前沿的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和法院党建工作精髓进行了研讨。

    《人民法院党的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是2011年海南高院中标的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课题,博鳌高端讲座是该项课题的重要活动之一。

    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基础。基础牢,则事业兴。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海南高院院长董治良就带领调研组深入到定安、万宁等11个市县,组织市(县)纪委、组织部、政法委、机关工委、法庭所在地镇委等主要领导座谈,就法院的党建工作、外嫁女征地补偿等问题开展调研。

    2012年5月,海南高院召开建省以来海南法院系统第一个党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海南法院机关党建工作。现在,全省法院相对统一了法院机关党组织的设置,落实了“支部建在庭上”、“一岗双责”,改革、规范了人民法庭的党组织设置,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健全了党员法官立案窗口挂牌接访答疑制度、挂牌调解听证制度、挂牌上岗制度。

    法官断层是全国法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海南法院还面临着建院初期上岛干部进入退休高峰期的现实情况,为此,海南法院以公开招录选调引进人才、落实竞争机制选任干部、配齐配强辖区法院班子为抓手,坚持人才兴院、制度建院,做到择优录用,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干部队伍结构的全面优化。

    据统计,2008年以来,通过公开招录、选调引进,全省法院充实了干警742名,较好地优化了法官年龄和学历结构,法官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44.5岁降为2011年的40岁。

    狠抓廉政建设不放松。2011年,海南法院推行了“廉政监督卡”制度,以“随案走”的方式,监督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各个环节,以一案一表的方法,确保当事人对案件审理、执行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纪检监察部门。2012年,海南法院已基本建立起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2008年以来,全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受理群众投诉逐年下降,到2011年,受理群众投诉和立案查处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1%和53.8%,其中针对省高院干警的投诉下降52%,无一人违纪。在今年5月的大接访活动中,全省法院首次出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零投诉。

    2011年初,两封举报信深深刺痛了董治良的心:一名法官在开庭后与一方当事人吃饭,被另一方当事人发现并举报。另一名法官收了当事人的两只鸡,因判决不如所愿,被送鸡的人举报。

    “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董治良说。为此,全省法院开展了“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对这项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高度肯定并亲临海南调研、指导,他要求法官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司法公信力的“三个提升”。

    ■建章立制 创一流管理

    海南是个小省,建省晚、规范迟、基础差。董治良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要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形成一套完整的管人、管事、管案子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的完善、落实促进全省法院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海南法院整体工作水平。”

    2008年,海南法院重点突出了“建章立制”工作,将已经过期废除的制度进行清理,把未及时修改的制度重新完善,将前后矛盾的新旧制度进行规范……通过对全省法院1903项规章制度采取“存、废、改、立”逐类梳理和逐项清理,汇编成册下发全省法院共同遵循,实现了全省法院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以省高院为例,该院对1988年建院以来的228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整合,加上近两年的逐渐增补,成为现在的146项。

    在这之后,全省法院相继开展了“制度检查年”、“制度执行年”、“制度落实年”、“制度落实推进年”等活动。省高院每年还组成多个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突袭式”、“全方位”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通报并限期整改。

    通过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检查工作,树立制度高压线,促进了法院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了司法行为,提高了海南法院整体工作水平。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加强审判管理是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2008年《海南省人民法官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开始执行,以审限跟踪管理为流程与管理的核心和主线,不断强化审限动态监控机制,找准影响审限的主要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及时进行预警、催办和督办,促进均衡结案。

    2011年,海南高院进一步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扣除等案件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情况的报送材料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严格遵守登记签收制度,杜绝违规审批和报送材料环节的推诿扯皮。

    海南三级法院还依托信息化技术,设计了对临近审限的案件,及时自动进行预警、催办、督办的跟踪软件,推动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为了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2010年,海南高院专门设立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开始实施案件评查制度,到2011年,案件质量评查讲评工作开始常态化运行,高级法院一月一评查,一季度一通报,中、基层法院也基本做到半年一评查、一讲评,一年一总结。

    今年,海南各级法院积极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庭审程序更规范,案件质量有了新提高,法官公正形象进一步提升。

    从2009年开始,海南高院联合全省各中院对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工作。“以基层法院为重点,以案件评查为切入点”,是海南高院司法巡查工作的基本思路。2010年4月,巡查组进驻东方市人民法院进行司法巡查。三个月后,巡查组在反馈报告中提出三大方面24项共50个需要整改的问题。

    一年后巡查回访时,东方法院面貌焕然一新:充实了领导班子、理顺了内部机构、健全了规章制度、规范了案件质量管理、完善了立案信访大厅建设、创新了人民陪审员接访制度、进行了机构改革和人员轮岗、改善了办公环境……除干警集资建房问题尚未落实外,其他已全部整改完毕。在东方法院干了20多年的行政庭庭长符启君说,现在是东方法院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被巡查的各个基层法院基础设施落后、机构设置不合理、队伍老化、法官职级待遇低等长期困扰和制约法院发展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008年,海南高院党组提出要“科技强院”,确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原则后,迅速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省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五年来,海南高院争取多方支持,加强海南各级法院基础硬件、基础应用及司法保障体系等18个项目的建设,信息化建设开始“大步流星”的前进。

    着手在建的全省法院28个科技法庭中,20个基层法院的科技法庭已经交付使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正在试运行当中。法院信息化建设正在增加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服务大局 争一流业绩

    海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社)是全国最后一家挂牌的省联社,也是全国农合机构中资产质量最差、风险最大的“烫手山芋”。2007年8月成立之时,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严重影响了农信社正常运营和全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省党政公职人员清欠为重点,省农信社收回欠款和其他不良贷款6.9个亿。然而,剩下的不良贷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清收任务依旧艰巨。2009年初,省农信社主要负责人找到董治良,就农信社面临的清收困境,请求司法支持。

    董治良高度重视,立即主持召开了省高院与省农信社协调会,确立了依法清收工作总体思路,紧接着专门召开全省法院依法清收工作动员大会。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专项活动取得辉煌战果,三年时间共审结不良贷款案件1万多件,收回现金6亿多元。

    时任海南省省长的罗保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农信社成功清欠的价值远超过收回巨额不良贷款的本身,对深化农信社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增强农信社支农实力,更好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改进党政工作作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和谐社会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依法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专项活动只是海南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一个缩影。

    2009年1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出台了《海南法院司法为民30条措施》,立足海南实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诉讼难、申诉难、执行难问题。2010年2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定,及时出台了《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意见》。

    环境保护是绿色崛起的基础。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开始,海南高院和各中院、海口海事法院先后增设环境保护审判庭,海口海事法院增设3个海事派出法庭。省高院还出台了《关于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试点实施意见》,并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与环保公益诉讼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以专业的审判力量和创新的工作机制保护海南的碧海蓝天。

    海南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2008年,海南高院就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纠纷和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港航业发展的司法建议》等一系列司法建议,得到了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是龙头。为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海南法院出台多项措施,比如对旅游纠纷适当放宽立案条件,适当扩大有管辖权的法院范围;建立繁简分流机制,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标的不大的案件适用速裁方式审理。全省法院成立了旅游诉讼服务中心,并在交通枢纽、重要景区和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地点适时设立旅游法庭、交通法庭,建立旅游纠纷的快速处理机制。

    近几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在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领域纠纷多发,特别是楼市价格走向导致房屋买卖违约纠纷增多,海南高院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规范同类型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审理,引导海南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海南法院主动服务重点大项目建设,针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常发性、矛盾集中的补偿安置纠纷,及时出台《关于受理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案件的指导意见》,提前介入,妥善处理,有力支持了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旧城区改造工作。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项目开发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面积不断增多,导致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大幅上升,特别是涉及以“外嫁女”为代表的部分群体主张同等分配土地补偿费的案件问题比较突出。海南高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外嫁女”、离婚妇女、丧偶妇女、“入赘女婿”以及随他们生活的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规范了全省法院的执法尺度。

    从数字看变化

    2008年初,海南高院院长董治良确定“公正廉明、亲民尚法”为院训,铸造海南法院法魂院魂,明确提出用三到五年时间,还海南人民一个崭新的法治形象。通过几年来努力,海南法院工作成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的已走入全国法院前列。

    收结案上升,审判质量提高。2008年以来,海南全省法院受理各类案件年均增长15.5%,结案率从90.97%提高到95.87%,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案件上诉率、二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涉诉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全省法院2011年处理的来信来访比2007年大幅下降了84.33%,一批矛盾激烈的上访、重访老案得以息诉罢访。今年5月17日,海南高院在儋州、海口、三亚分别设立接访点,接待来访502人,涉及案件329件。与往年相比,接访人数和涉及案件数量历史性呈现大幅度下降,锐减近半。上访人员也较为理性平和。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零投诉”。2011年海南全省法院受理群众投诉和立案查处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1%和53.8%,其中针对海南高院干警的投诉下降52%,无一人违纪。在今年5月全省大接访活动中,全省法院首次出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零投诉。

    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法院已基本建立起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其中,海南高院机关已建立起“审判部门、执行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对全院196个岗位排查四级风险点共568个。

    连续五年中标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2年重大课题中标结果,董治良作为主持人的课题《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成功中标为审判理论类重大课题。这是海南法院自2008年来连续五年中标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

    近年来,海南高院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并加大调研投入,全省法院已初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大调研工作格局,涌现出了许多优秀调研成果。2008年以来,海南高院先后编辑出版了《全省法院优秀调研成果评选论文集2006-2008年卷》、《海南法院2008优秀裁判文书选》、《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论文集2008、2009年卷》、《2008、2009、2010年海南法院年鉴》、《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行政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社会管理创新与行政审判”主题论坛论文集》(第一、二、三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司法保障》、《海南法院精品案例选(一)(二)》、《案例编报写作指南》等系列丛书,对大幅提升海南法院的研究能力和司法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司法透明度全国排名前列。今年2月20日,中科院首个《中国司法透明度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海南高院在全国26家省级法院测评中排名第一,海口中院在43家较大的市中级人民法院中排名第七。

    2011年,海南法院依法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1771份,同比增长了1.39倍,占应上网公布裁判文书总数的76.99%,同比上升了44.7个百分点,高、中、基层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率分别为100%、90%和71%。(记者 严献文 吴春萍 本报通讯员 余德厚 胡 娜)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