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苏州:“公调对接”搭建矛盾纠纷调解新平台

2012-10-22 13:30: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苏州警方扎实提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为提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苏州市公安局于2008年底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依托110接处警平台,创新推出了“公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基层派出所成立“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实现矛盾化解的专业化运行。

  ◆◆◆新挑战催生新机制

  如何化解面广量大的矛盾纠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产权归小女儿所有,给其余亲属每人两万元补偿,你们有意见吗?”

  这是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沧浪分局吴门桥派出所民警在开展一起家庭房产纠纷调解时的场景,当事人对调解员李书名的建议表示没有异议,并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吴门桥派出所去年被评为全市 “公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今年上半年,这个所的调解室受理纠纷182件,调解成功率100%,不仅化解了社会矛盾,更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以前,类似纠纷却让派出所和基层民警很为难。”市公安局信访处处长朱建民告诉记者。

  据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仅今年上半年,在全市接报的110报警中,各类纠纷远远超过各类违法犯罪警情的报警量。

  这些面广量大的矛盾纠纷极大地牵扯了基层民警的时间和精力,不但影响了打击、防范、管理等公安主业的开展,而且绝大多数并非属于公安工作业务范围,处理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群众不满。

  “群众的调解诉求,代表着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既然群众找上门来,公安机关便没有理由推脱。”朱建民说。为了做好这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苏州市公安局于2008年底推出 “公调对接”工作机制,并于2011年6月在吴江震泽镇召开现场推进会,促进这项工作朝着更加正规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所谓“公调对接”,从字面上来讲,“公”指公安机关,“调”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这项机制让专业的人民调解员与公安民警 “合署办公”,搭建一座公安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

  截至9月底,苏州市已建立 “驻所式”公调对接调解室191个,基层派出所覆盖率达100%,配备人民调解员661名,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8%。

  【声音】

  “群众的调解诉求,代表着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既然群众找上门来,公安机关便没有理由推脱。”苏州市公安局信访处处长朱建民说。

  【名词】

  “公调对接”:从字面上来讲,“公”是指公安机关,“调”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即是让专业的人民调解员与公安民警“合署办公”,搭建一个公安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

  【数字】

  3年多来,“公调对接”工作已成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生力军,占全市“大调解”总量的一半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公调对接”调处各类纠纷141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6.8%,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从“老娘舅”到“调解达人”

  一批各具特色、各怀绝技的调解员正工作在各自岗位上

  8月1日,广西人乔某来到苏州市公安局甪直派出所,将一面锦旗交到调解员王建中手中。7月21日,乔某21岁的儿子在甪直一河道溺亡。王建中通过工作,让匆忙赶到苏州、茫然不知所措的乔某及时拿到了儿子的丧葬费和抚恤款。

  自2009年6月甪直派出所成立“公调对接”调解工作室后,王建中已经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50余件,回访满意率100%;尤其对最为棘手的非正常死亡纠纷,王建中成功调解近50起,让受害人家属得到安慰。

  众所周知,产生纠纷的原因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利益,实现纠纷调解,调解员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调解员被群众戏称为“老娘舅”的原因。

  据市公安局信访处工作人员介绍,“公调对接”工作开展后,为了让调解员真正成为替百姓解难题、化纠纷的“老娘舅”,各级公安机关十分注重对这支队伍的培养,采取健全分类培训机制、建立随岗培训基地等措施,让调解员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水平和调解技能。

  通过选树一批像王建中一样群众威信高、社会广泛认可的调解专家、调解能手,总结提炼调解经验,带动整个调解员队伍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如今,一批各具特色、各怀绝技的调解员正工作在各自岗位,他们下社区、进村庄,用和风细雨化解百姓争执,很多调解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作“调解达人”。在昆山长江派出所,调解员张敏娟被当地百姓誉为“柏万青式的调解员”,很多群众主动上门邀请她“出诊调解”;交巡警支队虎丘大队事故中队调解员朱敏几年来成功调解处理事故纠纷5000余起,获得各界好评。

  优秀调解员的不断涌现,不但让纠纷得以化解,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更为社会提供了可以讲理、诉苦的知心人,拉近了警民距离,让老百姓更加愿意走近公安、信任公安、依赖公安。

  ◆◆◆社会资源得以有效整合

  新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

  为什么“公调对接”能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变得如此顺当而精彩、真正实现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功效呢?

  这一点,调解员最有发言权。陈海林现在是沧浪公园派出所的纠纷调解民警,他与调解员薛墉榕一起从事该所的调解工作。退居二线之前,陈海林在沧浪分局担任过多年的纪检员,对调解工作他深有体会。

  陈海林回忆道,以前,公安机关同样承担着大量的纠纷调解工作,但受制于业务水平、职权范围等客观因素,民警仅凭各自经验开展调解,吃力不讨好不说,还经常被投诉。“公调对接”工作开展后,通过积极争取地方政法综治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支持,整合专业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及基层综治力量等社会资源,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

  苏州市公安局通过动员引导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参与组建“特约说法调解员”和“特约说理调解员”队伍,实现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可喜局面。“公调对接”让社会矛盾有了专业的化解渠道,日常警务活动也因此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通过110接处警车辆配备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移动图像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为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提供有力证据和支撑;另一方面,在“社巡合一”警务理念引领下,不断延伸“公调对接”调解机构的触角,因时因地因情分流公安接处警中受理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层派出所的处警压力。

  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表示,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公调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全力为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杨乔友 李路)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六方联动:多元矛盾调解的“北京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 矛盾调解成功率96%以上
·江苏南通:创新劳资矛盾调解方式
·湖北大冶重大矛盾调解率达97%
·兵团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7.5%
·首个“法官老年维权工作室”在江苏无锡成立

·首个“法官老年维权工作室”在江苏无锡成立
·江苏南京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工作
·江苏泰州市举行公安民警书画摄影作品展
·江苏徐州庞庄街道张小楼村举办法制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