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3月,司法部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全系统呈现出上下联动、以点带面的良好工作格局。
10月18日至19日,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上,12个单位作了发言,交流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监狱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
河北监狱劳教(戒毒)系统 一线警力全部达75%以上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了解到,河北省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坚持把加强监区(大队)建设作为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实做强监区(大队),做到精力向基层集中,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向基层倾斜。
河北省司法厅厅长李益民表示,河北省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对监区(大队)达标创优和狱所达标创建“达标双创”活动进行硬化考核,要求年底前全省所有监区(大队)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
围绕强化监区(大队)职能,河北省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对监区(大队)的监管性质、管理类别细致划分调整,着力加强出入监(所)监区(大队)、严管监区(大队)、示范监区(大队)和老弱病残监区(大队)建设。与此同时,通过精简机关、压缩科室,整合资源和警力充实加强一线,增加监区(大队)设置,使监区(大队)配置更加合理,更好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同时将近年来新增警力经招录培训后全部投入到监管一线,一线警力全部达到75%以上。
此外,河北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在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废止320项,修订1276项,新建897项,并下发了管理制度汇编。为提升制度执行力,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开展了各种专项活动,有效提升了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云南省监狱局 成功打造13所全新监狱
记者从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了解到,云南省监狱局以建设年活动开展为契机,大力提高监狱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
云南省监狱局局长马林介绍,针对云南监狱基础设施陈旧的问题,云南省监狱局提出了“安全保障、技防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监狱建设工作标准,成功打造了13所全新监狱,即将建成的10余所监狱,也将各具特色。
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全省监狱信息化建设涵盖局机关和33个基层单位,并向所有监区延伸。32个单位通过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评审,31个单位完成信息化建设招投标,进入项目实施。基本完成了全省监狱专网主干光纤线路建设,实现省局与32个主干光纤的互通互联。着力构建省局、监狱、监区三级指挥联动体系,建设1个省级指挥中心,31个基层单位指挥中心,约310个基层监区指挥分中心。目前部分监狱指挥中心已投入使用,值班警察已到岗。
与此同时,对照司法部安全管理35条规定,云南省监狱系统深入开展安全警戒设施隐患的排查和整治,云南省监狱局专门制定了《监狱安全警戒设施管理规定》,并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云南省监狱系统结合实际,制定了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在警用装备建设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分批完成配备11000名一线警察单警装备、30所监狱特警队单警装备,以及监狱应急处突装备3大类105项。同时,通讯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构建了全省监狱无线对讲、短波数据、卫星、移动四大通讯网络。
江苏省监狱局 发狱务公开信息7.5万条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了解到,江苏省监狱系统大力推进狱务公开信息化,全面建成刑罚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向罪犯亲属、社区矫正部门累计发送狱务公开信息7.5万条,实现“点对点”罪犯改造信息及时传递。
江苏省监狱局局长于爱荣介绍说,江苏省监狱系统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强警“金剑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实战应用。目前全省监狱系统监控点位已达23853个,实现了监管场所视频监控、网络报警全覆盖。完善管教信息等应用系统,建成全省罪犯减刑假释电子办案平台,实现网上报核,与法院共享交换数据,提高了办案效率。
根据刑事政策变化和监管改造工作的新要求,江苏省监狱系统全面推行执法标准化管理,先后编写完成《监狱执法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和《监狱民警执法管理行为准则》,细化50项执法工作流程,建立各个执法事项的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民警日常工作行为。为抓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江苏省监狱系统扎实开展安全隐患百日排查整治活动,制定监狱安全隐患排查标准,对照20个方面、100个子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排查、整治和消除了安全隐患287项。
为了适应监狱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江苏省监狱局大力推进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目前已有3899名民警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所有监区均配备了3名以上心理咨询师。针对目前全系统基层一线民警中35岁以下青年民警超过一半的实际,江苏省监狱局通过开展青年民警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意识教育活动,促进了青年民警对监狱工作的政治认同、职业认同、情感认同。
广东省监狱局 统一监区标准化管理模式
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以来,广东省监狱局始终把监区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整合管理资源、规范运行机制,建立起了统一规范的监区标准化管理模式。
广东省监狱局局长刘芳表示,广东省监狱系统对监区警察的岗位和“三大现场”执勤岗位进行了设定和区分。通过规范设置“三大现场”的执勤岗,明确每一个执勤岗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解决了基层警察“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警察正确履职,巩固了监管改造罪犯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规范监区台账管理,广东省监狱系统根据监区的工作内容、标准和流程,对监区台账进行“撤、并、改”,把原有分散、交叉的台账项目或内容整合,并量采用电子台账。目前,已将原来220多个台账精减为73个,并统一了台账的项目、式样、内容,既达到了客观真实记录和反映监区各项执法管理活动,满足执法证据固定和资料保全的要求,又使台账更贴近业务需求和便于操作。
为优化监区管理机制,广东省监狱系统根据监区的管理业务对监区警察进行分类,每一项业务分别由不同类别的警察负责,确保监区“三大现场”警察对罪犯的直接管理到位,各项业务的办理和衔接到位,有效强化了监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了监区工作效能。
广东省监狱系统还对监区警察办公、执勤、休息场所的内务设置予以统一规范,对警察着装以及警容风纪管理提出了统一要求,使监区办公、执勤和休息环境整洁利落、井然有序,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东省劳教局(戒毒局) 两级管理促警力精力下沉
山东省劳教局(戒毒局)局长李娥在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透露,山东省劳教(戒毒)系统全部取消中队建制,实行所、大队两级管理,使警力、精力同步下沉。
按照“去行政化、去机关化”的要求,山东省劳教局(戒毒局)精简机关科室人员,压缩非执法岗位警察,职能相近的科室合署办公,将管理、教育、习艺劳动、生活卫生等业务科室前移到管教区内,加强对大队的管理和服务,减少大队文案工作量,减少管理层级,提升了管理效能。
据介绍,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山东省劳教(戒毒)系统,以大队基层建设为单元,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大队工作制度的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劳教戒毒所大队建设的意见》,对大队的机构设置、警力配备、班子队伍、业务制度、设施装备等设定了明确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大队一日工作流程,为提升大队建设整体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提高基层设施装备水平,今年以来,山东省劳教(戒毒)系统共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用于改善大队设施装备,形成了“钱往大队花、物往大队流”的意识和思路。对因年久落后,功能不完备的设施装备提出了增加、更新、改造意见。对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全部采用数字高清技术,实现了监控全覆盖。安装了门禁系统、触发式报警、电子巡更、周界报警、警务通等设施设备。为大队警察配备警械、通讯、防暴、防护、安检等单警装备,制定了使用规定,提出了管理要求。
此外,山东省劳教(戒毒)系统以提升警察执行力为目标,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加强大队班子的领导能力建设、建立提升大队警察能力的工作机制、强化提升大队警察能力的监督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大队警察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 精细化管理推进基层建设
自司法部部署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以来,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结合实际,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责任分解、过程控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是湖南省劳教(戒毒)系统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局长夏飞介绍说,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容进行全面分解,明确目标责任,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根据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工作分别设置不同的业务考核目标,针对安全稳定、警察违纪等重大事项设置考核否定指标,让基层基础建设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能从精细化管理考核中找到对应要求。
过程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通过督查、整改、帮扶、指导等手段,增强工作执行力,确保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有效推进。今年以来,共组织日常督察80余次、重点督察4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基础建设。对管理基础薄弱、隐患较多的单位,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通过派驻工作组的形式,开展集中整顿,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是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湖南省劳教局(戒毒局)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将涉及劳教(戒毒)事业发展、民生保障、场所安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10件大事实事作为全系统的年度重点工作,将其纳入精细化管理,分别制定推进方案,细化阶段要求,划分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进度。
据了解,自执行精细化管理以来,湖南省劳教(戒毒)系统不仅夯实了基层基础,推进了重点,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找准了系统工作抓手,强化了内部管控。
福建劳教(戒毒)系统 实行岗位间联动补位机制
福建省劳教(戒毒)系统在基层大队实行岗位联动,建立岗位AB角、补位互动工作机制,从而实现相应岗位之间职责履行的互补衔接,形成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福建省劳教局(戒毒局)政委陈友渝介绍说,这种联动补位机制就是大队长与教导员,主管警官之间,各管区警官之间互为AB角。主管警官对管区警官,管区警官对主办警官互为补位关系;主办警官与协办警官之间为指导、协助关系。
据介绍,福建省劳教(戒毒)系统试点通过精简合并所部机关科室,实行科室前移,将管理、教育、生活卫生、生产等科室设置到管教区内,实现了管教业务指导上一线,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置。前移科室民警直接面对大队民警和管教对象,无形中增加了一个层次的直接管理,对大队民警多了一道直接监督,对管教对象也形成了有力的直接震慑。
同时,该局创新场所警务督察工作模式,安排前移科室部分民警担任兼职警务督察人员,建立A、B组工作机制(一组负责督察,另一组则负责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和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A、B组之间定期进行轮换),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理、及时整改。
福建省劳教局(戒毒局)始终把抓试点、立标杆作为进一步提升场所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以现场会的形式,采取“一所一推进”的落实模式,在去年厦门所、三明所、泉州所3场现场会的基础上,今年5月和8月在漳州所、南平所先后召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现场会,分别展示了“初创具有福建特色的劳教(戒毒)管理警务机制”的新成果。历次现场会采取现场查看、观摩演练、典型汇报、成果展示、座谈交流等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的辐射作用,也积累了劳教(戒毒)工作实践经验。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 探特色未成年犯管理模式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针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摸索出了一套特色管理模式。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始建于1955年9月,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关押改造未成年罪犯的刑罚执行机关。该所所长董世珍介绍说,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探索出违纪时先教后处、个性化监舍布置,以及亲情会见、成人仪式等特色管理模式。依托“监区文化”和“警察文化”两个角度,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在安全防范、狱政管理方面突出监狱改造人的技能,从环境设置、教育矫正方面突出培育人的功能,积极构建“平安、绿色、阳光”未管所,努力将未管所打造成为“特殊的校园”,将干警培养成“特殊的园丁”,加大“文化育人”力度。
针对未成年服刑人员可塑性强的特点,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未成年犯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未成年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孝悌、懂得感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为帮助未成年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该所聘请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对未成年服刑人员进行专业授课与培训,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操作、花卉种植、英语口语等多种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未成年服刑人员的一技之长。还与北京市各区县司法局“阳光中途之家”合作,为未成年犯提供法律援助、就业辅导和安置帮教。以满18岁为界,落实“半日学习、半日劳动”改造模式,利用现有狱外资源探索与社会企业合作建设罪犯技能培训基地和刑释人员就业基地,努力解决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训以及刑释后的就业问题,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上海市女劳教所(戒毒所) 稳步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
上海市女劳教所(戒毒所)在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中,着力从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发,初步建立了具有女劳教所特色的层级减少、警力下沉、配置优化、制度完善、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扁平化工作机制。
扁平化管理是对几十年来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做法的突破。上海市女劳教所(戒毒所)在基层基础建设年推进过程中,以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行扁平化管理,为基层基础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按照上海市劳教局确定的改革路径,上海市女劳教所(戒毒所)实施了“一减三定”:“一减”即劳教所减少一个中队管理层级,“三定”即定职能、定职位、定职级。通过制定《关于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实施办法》、《扁平化管理大队岗位职位说明书》、《大队民警职级配置任职资格条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用规范性文件统一全所管理架构、运作机制和民警职级配置、任职资格条件、审批权限等,并制定各个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在推进管理层级整合、机构职能划分、民警职位分类的过程中,实现减少层次、下沉警力、优化配置、规范管理、提升效能的目的。目前该所已形成《大队岗位职位说明书》、《大队班子责任区划分示意图》等一整套适应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制度251项,切实保证了场所管理沿着既定方向稳步推进。
上海市女劳教所(戒毒所)所长杨凤英介绍说,扁平化管理机制的推行,使全所民警更新了管理理念,提高了管理效能。在新管理机制下,该所也得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加强干部培训、落实教育矫治“首要标准”:目前,全所民警具有硕士研究生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77.81%;具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占比达34%;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教师资格等证书的民警54人,占比达17%,构建了一支一专多能型民警队伍。
四川省大堰劳教所(资阳强戒所) 倾力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
四川大堰劳教所(资阳强戒所)以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倾力打造“数字综合管理平台”,搭载所政管理、监控安防、应急指挥等十五个系统,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用技防保平安的目标。这是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上了解到的。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软件”的原则,该所先后投资850万元,建成“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安防综合集成系统,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劳教(戒毒)场所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通过网络实现了指挥中心、大队分控中心、民警个人三级联网互通,形成一个能提供智能化监控、自动轮巡、电子巡更、安防子系统联动、报警处置、警察管理和所政管理系统联动的安防综合集成平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安全防范网络。
此外,该系统还设定了各类业务办理流程及标准。通过系统提示使民警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半月和每月应做的工作以及应如何做好工作,各项执法和管理进一步统一规范和有据可依,减少执法随意性。高效的办公系统在提高民警自动化办公能力的同时,将警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和流程跑动中解放出来,节约了警力。
四川省大堰劳教所(资阳强戒所)所长赵泽勇表示,数字综合管理平台的广泛运用,有效地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使民警能够集中精力更好更快的处理日常业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劳教人员和戒毒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中,为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新疆吐鲁番监狱 全面规范119项规章制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监狱从全面规范、全员规范、全过程规范出发,建立健全了队伍建设、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119项。
吐鲁番监狱监狱长韩思甜介绍说,监狱党委找准制约规范化管理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通过广泛调研,确定了规范的内容、规范的标准、规范的行为等,形成了规范化建设目标体系工程。
据介绍,吐鲁番监狱修订和完善了《民警执法规范》、《三大场所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化工作控制程序》等规范性制度。规范了监狱内部94个岗位职责,制定了岗位工作流程图,规定了岗位工作标准和办结时限,做到了岗位职责清楚、任务要求明确,让每个民警都掌握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办理依据、工种流程、运用的方法要求等,实现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达到行为模式统一、办事依据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环境规范统一、工作成果表现形式统一。
山东省聊城监狱 着力提高青年警察基本功
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山东省聊城监狱针对近年来监区青年警察逐渐增多和监狱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的新特点,紧紧围绕监区工作需要,把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打造警察基本功上。
据聊城监狱监狱长李正义介绍,为增强监区警察履职能力,该监狱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推行青年警察工作导师制度,对80多名新录用公务员开展新老警察结对帮带,促进了青年警察的快速成长。组织全体警察开展实战技能训练,并轮流驻守监狱大门,承担车辆检查、巡逻警戒和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
为提升监区警察的创新能力,该监狱积极引导青年警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青年警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聊城监狱为每个监区投资5万元建立文化之窗,使每名监区警察随时有书读、读好书。成立青年警察理论研讨会,组成15个课题组针对监狱工作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年推出20余篇理论成果,达到了以研带学、以学促干的目的。
为锻炼监区警察执行能力,聊城监狱严格新录用公务员转正考核,实施新老警察以师带徒,完善了青年警察教育培养机制。建立网上督办工作平台,形成“决议-办理-结果-销号”全过程网上监督办理机制,强化问责追究。对目标责任制实行量化考评,形成“用数字说话、靠制度排队、凭结果导向”的业绩考评机制,引导监区警察争先进,进位次,树典型,创品牌。
(记者赵阳 见习记者郭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