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重任。近年来,青岛市编办适应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入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公共事业资源,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青岛市编办在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各级政府以及部门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切实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逐步形成既与改革要求相衔接,又能体现青岛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方面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在城市管理、农业、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文化市场等领域先后推行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个别领域多头执法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提升,增强了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立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体制机制
近年来,青岛市编办按照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要求,适应实施蓝色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围绕发挥蓝色经济发展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相关领域、区域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港、中德生态园等经济功能区和2014世园会、地铁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健全理顺了统筹城乡发展、金融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是积极引进科研院所,与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了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立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公共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适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更加关注民生,科学配置好各项公共行政和公益事业所需的机构编制资源。
近年来,青岛市编办以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创业就业等民生领域为突破口,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努力推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向提升使用效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一是合理分析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办学需求,整合优化了现有办学资源。按照新的编制标准重新核定了中小学编制。二是积极探索实践,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论证界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办医机构的职责的基础上,探索了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区域全覆盖,保障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三是完善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体系,实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全域覆盖。四是完善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一中心、多基地”的创业孵化模式。调整优化已有的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管理服务机构,提升了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作者为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与流程再造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广东惠州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齐头并进
·政协委员建言政府职能改“全能型”为“服务型”
·社会管理当中的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