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四川

破解“最后一米”的尴尬社区建设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2012-10-19 09:08: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日报 

    1-2个社区民政员要处理几千上万人的低保申领、大病救助等,1-2个社区安监员要负责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体现工作实效的 “最后一米”,往往是难尽如人意。如何破解政府各职能部门“最后一米”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一定实效。10月中旬,记者走访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见证我省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进展。

    变“等客上门”为“问需服务”

    “忙都忙不赢!”资阳市新场乡民政办主任徐华彬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要负责几千甚至上万人口区域内的低保、救助、福利等各项民政工作时,先解决那些送上门的问题成为一种现实选择。

    最近,成都市成华区出台系列文件,成功地将各社区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服务从等客上门变为问需服务。

    “对了嘛,这样缴费才行!”10月14日,成华区新鸿街道新鸿社区75岁的张俊卿大爷乐呵呵地缴纳了电费。该社区有4户人家共用一个电表,但这个月却因为一户人家核算方式而闹了矛盾。

    刘大坤原本在社区只负责文艺演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除了原来工作,他还每天必须花2小时时间走访他负责的网格(400户居民)。在入户走访中,他主动帮助大家核算电费,让4户人家心服口服,邻里之间又和睦起来。

    “以前这样的事,他们不主动来找社区,社区很难知道。可能矛盾很大了,社区才不得不介入解决。但现在实行了网格化,我们就可以将这些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中。”成华区民政局局长钟萍介绍。

    为了鼓励网格员认真工作,成华区一年增加了近900万元经费,平均每名网格员每年增加5000元。

    多方参与 积极引入各方力量

    社区的事多而琐碎,需要多方面动员力量。

    “现在一点都不缺乏安全感!”广元市利州区东坝街道办事处人防小区居民李华军说,虽然小区常住人口仅622人,流动人口多达2000余人,但近来安全感陡增。原来,该小区以公益性岗位和党员群众志愿者为骨干,组建了公岗巡逻队和党员服务队,完善了“四网一点”并设计制作“一键式管理”软件系统,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成都市锦江区则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增强社区工作的专业性。

    “小伙子可以哦,包扎伤口那些工作都很专业。”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交子社区安办工作人员程富良对周彦竖起拇指。周彦是锦江区某公益组织的成员,如今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协助工作。最近,水井坊街道正在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周彦在医疗专业方面的职业资格正好发挥了作用。

    为了发展社会组织,锦江区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截至7月,基金会已募集资金2400万元。目前,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共有774个,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个数全国领先。

    基层民主 建设和谐社区

    “有啥事我们也能发个言,有啥要求就提,大家都看得见,心里舒服。”罗江县家和社区居民李英对记者说。该社区以家庭为单位,每15至20个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成立常设的议事代表会议机构,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代表讨论群众诉求,形成议决事项,组织贯彻执行,并向群众公布。

    在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棕东社区,按照“事由民理、策由民定、权由民用”的原则,棕东社区建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院落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考虑该院落的实际情况,建立“院落民情代表单元负责制”,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院落自治后,大家都把院子当成自己家。哪个不想把自己家搞好呢?”居民王雪说。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走进都江堰市消防
·四川出入境推出“加急出国(境)证件5日内签发”新举措
·四川省公安厅:深入推进“平安四川”行动
·四川成都民警解刚下班途中浴血勇斗抢包贼
·四川三台:“一案一评”实时晾晒提升执法质量
·四川成立案管机构113个

·四川成立案管机构113个
·四川确保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
·四川元坝法院用“圆桌审判”撑起爱的晴空
·四川宜宾筠连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基层群众
·四川绵阳巡特警全员上岗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