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要干啥,居民给“指道”
17日一早,微风带着寒意,南四环内的马家堡街道枫竹苑社区居委会里已是热火朝天。20位居民代表聚在一起,给社区提意见,为居委会工作“指道”。
居委会副主任于湉湉主持的这场参与式研讨会一开场,在社区住了快20年的居民老章就放了“头一炮”:“16号院门口能不能立个牌子,不让外面的车进来乱停乱放。”
“监控设备没装,咱们社区总有人家被盗,还破不了案。”
“社区养犬户也要管管,狗粪满社区都是。”
……
居民们七嘴八舌,问题一大堆。
于湉湉站起来,示意大家安静:“咱们6个小组分别讨论一下,选出三四个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写到纸条上。”
3分钟后,不同楼区的6个小组交来二十余个“问题纸条”,逐一贴到墙上,居委会工作人员将其分为交通、治安、社区文明、环境卫生、便民服务等五大类。
紧接着,居民们又聊开了,问诊社区顽疾。
家住角门16号院的退休女工赵姐说:“狗粪问题,说到底是文明问题,是养犬人的素质问题。”她和大伙儿说起邻居孙宏,出门遛狗时总带着卫生纸,狗粪刚落地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邻居要都这样,多好!”
住在枫竹苑7号楼的许师傅插话道:“咱社区里有人遛大型犬,还不拴链子,伤了人可不得了。”他老伴儿就曾被一条大黑狗吓到过。
养狗话题一结束,小区内外泛滥的黑摩的又成了议论焦点。“角门小区最里面的居民楼离地铁有两站地,又没公交车,上点儿岁数的起码得走20分钟,公共交通不便是导致黑摩的泛滥的主要原因。”居民老李指着自己画的社区交通示意图说。
“我看还有个管理问题,几年前就说不让给黑摩的加油,到现在冒黑烟儿的黑摩的还是满街跑。”一帮的居民接过话茬儿。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于湉湉插话道:“大家看看,社区环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原因找到了,大家出出主意,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很快,一张张“办法纸条”又逐一贴上了墙:申请资金购买监控设备、开通社区公交、在社区公园修建公厕、为老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加强养犬户文明管理……二十多个令人头疼了十几年的社区顽疾,都找到了“药方”。
“咱说好,3个月解决。”于湉湉向居民承诺,“咱们从自身做起,大家一起行动,也监督居委会,办好大家的事儿。”两个半小时的研讨会结束了,老李笑着冲记者说:“开了一辈子会,这场会最管用!”
“居委会要干啥,居民给‘指道’,一上午,就解决了多年难治的社区难题。”于湉湉深有感触。
请居民“指道”的创意来自于马家堡街道工委书记李大维,他说:“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解群众之所难,才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记者 王东亮)
·北京社区网格化:从管市容到全方位服务
·北京“大民政”做足民政内涵促社会建设发展
·北京顺义评道德模范 酒驾一票否决
·北京医改破茧——医药分开试点初步成功
·北京:90岁以上老人看病将全免费
·北京朝阳区关注读写困难儿童矫治
·北京朝阳区关注读写困难儿童矫治
·北京:居民会商,议定社区大事小情
·北京6家医院预约分时就诊 明年市属医院全部推行
·北京五年出台350多项惠民政策 初步实现老有所养
·北京:首批200名新型社工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