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理千头万绪,稍有偏颇便会遭到当事人责难。对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警务工作,在交巡警部门通常都会安排不苟言笑、不怒而威的民警“坐堂”审理。而在江苏苏州交巡警支队园区大队,从2010年开始全面起用女警独立处理除重特大案件以外的所有交通事故纠纷。全大队5名警花,年办案量万余起,但可以100%结案,八成案件没再进入诉讼程序。面对这些有理有据处理事故的警花,当事人和交警队的同事们送她们一外号“温柔一刀”。
她们淡定不厌其烦
“要是我自己沉不住气,那这工作一天都干不了”
从上午8:30到下午6:00,除去中午就餐休息的一小时,秦臻坐在事故调解室里总共接待了近20拨的来访当事人。每一拨来访者至少十余人,事故调解室面积不大,人再多就得挤到走廊里。接访中事故双方如果全部到场,当事人必定据理力争,情绪激动者甚至当场发生争吵。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秦臻除了要完成工作外,往往还得作“和事老”。
不过手上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除了审验当事人带来的每一份报审材料外,还得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给双方讲明责任认定、处罚或赔偿的比例以及判定的法律依据。“这可不是说一遍两遍就能让当事人接受的,来这里处理事故的人都有怨气,都觉得对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带着火气进来的当事人,要是我自己沉不住气,那这工作一天都干不了。”秦臻跟记者介绍情况时,一旁正围着七八个讨要说法的当事人家属,她一手忙着登记责任认定说明,一手拿着电话试图联系另一名没有到场的当事人,表情始终淡定。
“别看秦臻才27岁,可她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一点都不亚于其他男同事,面对当事人无理刁难,她总有办法以理服人,最终劝和双方达成一致。”园区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许静枫说:“没这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儿。”他告诉记者,5人警花事故处理组中跨塘中队的民警陈艳,在加入警队之前还从事过律师工作,凡涉及交通的法律法规烂熟于心,事故处理时常常当场就能将双方说得心服口服。
她们细腻有亲和力
即使险些破相仍极力控制情绪
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故处理程序要保持淡定,面对当事人的责难、甚至是过激的言语举动,更要保持淡定。这兴许也是园区交巡警大队大队长朱建华在设立警花事故处理组时考量的因素之一。与男民警特有的“大嗓门”相比,女警在执法纠违过程中特有的细腻和具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缓解当事人的情绪,便于纠纷调处。
不过,并非所有当事人在面对“温柔一刀”时都能接受说法讲理。半个月之前,陈艳在处理事故时就遇到了一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家属,并且险些受伤破相。今年9月下旬,在葑亭大道上一辆摩托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电动车后座的一名乘客倒地后死亡。按照事故处理流程,死亡事故必须移交大队进行处理,陈艳向家属解释时,对方并不接受,一定要在中队得到明确的处理结果。
第二天早上,陈艳刚进办公室,就冲来20多名披麻戴孝的死者家属,拉扯着陈艳说她办事不公。陈艳继续解释,对方非但不停,反而更加粗暴,其中一名男子甚至将点燃的烟头朝陈艳的脸部扔去,幸亏陈艳躲避及时,否则就被伤到。陈艳极力克制着情绪,帮死者家属联系大队打听案件处理情况。按照规定流程,这起事故终于在10月14日有了最终处理结果,双方就死亡赔偿达成一致,经大队调解,死者家属还预先拿到一部分赔偿金。
随后,闹事的家属找到陈艳当面道歉,并得到了陈艳的谅解。陈艳说:“死者家属的心情我完全理解,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尽快给双方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作者 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