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2012-10-16 17:02: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求是》 

    作者:罗志军

    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近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2011年总量达到491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财政总收入过万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二是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幅保持3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所有行政村实现“七通”: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呈现“南升北快”的可喜局面。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分别达到26341元和10805元,衣食住行用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1年超过3/5的县(市)达到标准,为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咬定“两个率先”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矢志走在全国前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发展阶段实际,省委作出了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决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加快建设一个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2007年,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内涵,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站在新的起点,2011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部署,成为新阶段江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成为江苏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引领全省上下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在“两个率先”目标的引领下,历届省委、省政府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一任接着一任干,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战略和举措。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我们坚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与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举措,不断加以完善提升,用以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率先制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科学引领“第一个率先”实践。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兴省战略,到90年代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十二五”规划确定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把各方面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有力有序推进“两个率先”。2011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全面展开工作布局,部署和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努力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实践证明,实施“八项工程”,找准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要求与江苏工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全局工作的着力点,覆盖了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工作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有力抓手。

    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始终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顺境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逆境中创造条件迎难而进,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对外开放、转型发展三次重大机遇,成功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有机统一,出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等7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压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连续9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局面。坚持不懈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不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施“一市一策”,强力推进沿海开发,使苏北发展步入快车道。注重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太湖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环境整治,近5年全社会累计投入700多亿元进行治理,湖体水质稳中趋好。可以说,没有发展,就没有江苏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两个率先”的巨大成就。

    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强国之路,是贯穿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开放,才能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增添新动力、赢得新发展。江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毫无疑问得益于改革创新、得益于对外开放。我们较早开始市场取向的改革,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在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扩权强县强镇、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华西村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才引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开放到其他各个领域开放,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势。顺应外部环境新的变化和江苏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国际化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和对外影响力。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提出富民强省、民生优先、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快发展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文明素质、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全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把群众认可作为衡量“两个率先”成果的最终标准,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努力使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成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规模培训干部,使“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的鲜明特质。以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了有力保证。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局面。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一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两个率先”的实践探索和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是江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崭新事业,这一战略部署符合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符合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将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大胆探索、扎实工作,以各方面的新突破推动“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