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贵阳

贵阳:变革基层社会管理

2012-10-16 14:40: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学习时报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张,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同时,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单位管人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管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所以,中央反复强调,要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笔者深入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大典型城市之一的贵阳,看到了一条清晰明朗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变革之路。

    撤销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剥离居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变“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成立了新型社区。多年来,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一级的派出机构,实际上变成了一级政府,“衙门化”倾向严重。新型社区的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为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不再承担经济职能。为了保障社区服务中心的正常有效运行,实现了四个纳入(社区服务中心纳入事业单位序列,社区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实现高规格设置社区工作机构,高标准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高标准落实社区工作经费,高标准落实社区办公场所。改革后,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水平大大提升。

    公推直选社区“当家人”,公开述职评议检验干部工作成效。新型社区设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书记是“一把手”,对社区工作负总责,同时设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贵阳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报名人选,通过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差额考察,分别召开社区党员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户代表)大会,差额直选社区党委书记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并大多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接受更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阶段性召开公开述职评议会,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议事会负责人公开述职并接受社区党员、驻区单位代表、居民群众代表现场评议,确保社区的“当家人”不仅对上级负责,也对社区群众负责。

    “居民议事会”实现城市基层民主,“大党委”制打造网格化的基层执政基础。成立“居民议事会”,实行“三会一评”(群众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述职评议),通过“社区居民提议、社区党委决策、社区服务中心执行,成效接受群众评议”方式,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此举发挥了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参与式管理和多方良性互动,以方便居民、操作简单、效果直接的方式实现了城市基层民主,社区从以前的“议论纷纷”变成了“议事纷纷”。

    贵阳以社区党委为纽带,推行社区“大党委”制。通过纵向建、横向联、网格管的方式,将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聘任为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或委员,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积极开展“共驻共建”,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提高了区域化党建水平。(作者:张雪岩)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贵州贵阳启动联勤巡逻防控
·贵阳火车站优质服务方便旅客出行
·贵州贵阳乌当区每月零发案奖励两万
·贵州贵阳碧海社区书记:群众的信任催我不断向前
·贵阳铁警“秋风—2012”战役剑指票贩
·贵阳云岩警方召开群防群治工作会议

·贵阳云岩警方召开群防群治工作会议
·贵阳南明区司法局多措施加强安置帮教工作促和谐
·贵阳“平民英雄” 我们身边的感动
·贵阳对农民工实行“五新式”管理
·贵州贵阳:九十新社区取代街道办
·贵阳经验:探索新型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