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江苏

江苏省妇联助80万妇女就近解决就业问题

2012-10-15 17:02: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就近赚钱与家庭生活“两不误”

  江苏80万妇女捧上家门口饭碗

  10月13日,记者联系上睢宁县来料加工经纪人殷莉时,她正在外出招工。刚刚接到的一笔电子元件安装订单,利润提高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了,需要寻找新的工人。

  殷莉是睢宁县40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中的一员,她所“经纪”的,在很多人眼里是不起眼的业务:从义乌拿回原料,组织低收入女性手工制造小头饰。而正是这不起眼的业务,每年为睢宁县从事来料加工的妇女们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放眼全省,约有80万妇女通过来料加工增收致富。

  “失地失业妇女、4050妇女和留守妇女等困难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没什么技能,空闲时做做手工,做一个赚一份的钱,每月挣上个千把块,多的两千多块,很受欢迎。”殷莉告诉记者。

  2001年,从百货公司下岗的殷莉,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勾织一些帽子、围巾、袜子等到商场柜台代卖。没想到她的“作品”被一位在睢宁寻找编织工的义乌商人看中,请她为外贸公司包工包料制作头饰、挂件、手链等小物件。

  从最初的个人制作,到慢慢地带动同事、亲戚、朋友一起加入,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不够用了。睢宁县妇联听说后,帮着发动各乡镇的妇女来学习、制作。随着队伍不断扩张,订单又不够“吃”了,县妇联干脆跟着经纪人去义乌帮助联系货源。

  “睢宁有20多万农村妇女处于无业状态,来料加工业务能让农村妇女足不出户就能挣钱。”睢宁县妇联主席花莉介绍,现在睢宁县共有4万多名妇女参加来料加工。在参与人数最多的李集镇,幼儿园、小学门口常常坐满了妇女。送完孩子后,她们就坐在学校门口做手工,等孩子放学再接回家,接送、挣钱两不误。

  2011年,经过深入调研后,睢宁县决定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经纪人运作。当年9月,睢宁县在浙江义乌市正式建立睢宁县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一方面向客商展示产品,另一方面也帮助前方与后方市场对接,减少转包环节,直接接收来料加工业务。

  “来料加工‘两头在外’,门槛低、投入低、风险低,致富成功率高,符合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偏低、不愿离家又迫切想致富的需求,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加工等项目,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省妇联发展部部长常胜梅说,来料加工也使妇女安心生活在农村,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子女无人抚养的问题。

  去年,省妇联进一步加大对来料加工业务的扶持,向省财政争取每年600万元农村妇女专项培训资金,明确划块对来料加工人员开展免费培训,并组织女经纪人到义乌现场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市场意识。同时,争取人社、财政部门将来料加工列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范围,提供全额贴息,为发展来料加工而又缺乏资金的创业妇女解决资金难题。

  来料加工也为妇女找到了新的创业途径。原在南京某厂工作的张惜,在妇联帮助下创办了编织社,目前在海安、如皋建立了两个分社,年销售20万元左右。镇江的秦桂兰成立了柳编来料加工专业合作社,吸收400多名下岗女职工、200多名残疾人和剩余劳动力,年产值突破800余万元,平均每户净收1.5万元。泰兴形成了编藤、鞋帮、帽饰带、袜子、毛巾、羽绒服、汽车配件和摩托车风雨衣等为主的来料加工基地,其中帽饰带加工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东台绗缝被、绣品、橡胶密封件等以女性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带动了5万多名妇女就业。

  据了解,省妇联准备用5年时间,在全省创建250个年新增带动妇女就业200人以上、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的省级巾帼示范来料加工基地,并提供500万元扶持资金,培育来料加工的龙头组织,帮助更多的妇女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今年8月,省级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挂牌,28名女大学生村官赴义乌接受培训,培训结束时,她们个个跃跃欲试:“真的找到了带领农村妇女致富的‘金饭碗’。”(记者 郁 芬 实习生 周 洋)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宿豫公安网站、微博助力平安建设
·江苏淮安重点乡镇座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江苏:建立多方协作联动机制
·江苏:推动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发展
·江苏南通:七千民警进村居解民忧
·江苏沛县法院“四审模式”促刑事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江苏沛县法院“四审模式”促刑事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江苏“民生交通”理念助推服务管理变革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到县到乡
·社会管理“江苏模式” 的片段解读
·江苏南通:创新劳资矛盾调解方式
·江苏句容:回归路上洒满法治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