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见证伟大点滴中孕育真情
杨兆顺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记者李恩树 见习记者郭文青
10月12日上午,来自北京市各区县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700余人,聚集在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参加“草根书记”、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党总支书记杨兆顺的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团成员包括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人口办副主任徐志刚、紫藤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立国、紫藤苑社区残疾人助理员张斌、上海电视台普陀记者站记者吴越凡以及杨兆顺。
报告会开始后,报告团成员们收到了代表荣誉的鲜花,并依次向大家报告杨兆顺的点滴事迹和感人故事,场下不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杨兆顺担任紫藤苑社区党总支书记13年来,秉承“居民群众都是自己亲人”的理念,带领党总支、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坚守一线、立足社区实际,对问题敢抓、敢管,帮助、扶持困难群体,帮扶社区群众,积极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打造和谐社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根书记”。
“老杨能够破解一个又一个平安建设难题,与他特别注重贴近居民群众的心理感受是分不开的。”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人口办副主任徐志刚自2005年到紫藤苑担任社区民警之后,就一直与杨兆顺并肩工作,在他眼里,杨兆顺“用真心和真情赢得了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敬重”。
群众工作事无巨细,要想做好就得做百姓的“身边人”。对此,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索家坟社区工作人员张凤琴深有感触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杨兆顺的事迹真实感人,他视百姓为‘叔伯兄妹’,视百姓的事比天大。他在工作中以点带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心比心,以诚待人。杨书记的先进事迹一定会引起广泛反响,因为当前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领导、这样的风气。”
“在我们小区,老杨是出了名的点子多。这些年来,小区工作无论是对象还是范围、内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王立国作报告时说,“老杨立足小区实际,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摸出‘草根经’,管好千家事。”
这种“赤诚为民”的工作作风,让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电科院社区工作人员陈媛印象深刻。认真听完报告会后,杨兆顺那种“吓不倒、压不垮”的精神,让她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作者对居民工作那份特别的坚持。
报告团成员张斌在10年前的一次工伤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的四根手指,没多久,他所在的单位也因故停产。
“在我心情最低落的时候,杨书记多次找到我,就如父亲,又像兄长般地和我唠家常。”张斌说,“在这期间,杨书记也不断在帮我寻找适合我的岗位。听说区残联在开展残疾人助理员岗位资格培训,他就鼓励我去参加培训,并在培训合格后推荐我担任了紫藤苑社区残疾人助理员”。
面对荣誉和赞美,站在人民大会堂里的杨兆顺心情非常激动。他坦诚地说:“说实话,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居委会干部,和很多同行一样,每天做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是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和荣誉,使我心里很不安。”
“有人说居民区都是些婆婆妈妈的小事,可我觉得,每家每户的事都关系着小区的稳定、邻里的和睦和生活的幸福。我们解决了这些小事,就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平安和发展打下了一个根基,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杨兆顺在报告会的最后表达了对工作的热爱。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道社区工作者韩羽告诉记者,杨兆顺的先进事迹使他更加坚定了扎根社区工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信念。
报告会结束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办主任马振才感慨良多,他说杨兆顺的事迹平凡而又伟大,报告团的演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下一步他将以杨兆顺为榜样,把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带到工作中,为基层工作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