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片红色的圣土,处处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气息;延安,这片党中央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到处散发着光辉而诱人的光芒。那些窑洞、那些故居、那一首首信天游……无不令人神往,无不勾起人们内心的红色情结。
怀着久已向往与仰慕的心情,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途中,我在车上第一次看到了窑洞。远远地望着它,窑洞给我的印象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乃至是落后、贫乏的化身。当我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步入宝塔山下、延水河畔的一孔孔窑洞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往那在我心目中平淡、普通的窑洞,顿然高大壮丽起来。
放眼望去,延安的窑洞是平淡普通的,或依山崖直挖进去,借助黄土的拱合力开凿而成。我却深深地感到,正是在普通之中才显示出它的伟大,正是它的“土气”才映衬出它的壮丽。它的伟大、壮丽之处,就在于它与大地一体,与黄土同色。大地是它的依托,黄土是它的骨架。有什么比大地更坚实,有什么比黄土更丰厚!
看着一孔孔土窑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窑洞的门窗是陈旧的,但它却经住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的血雨腥风;窑洞的空间是狭小的,但它却向全中国、全世界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富有正义感、爱国精神、愿意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们,吸收一切有利于救国图存的先进思想;窑洞的油灯是昏暗的,但它却像北斗之星,指引着克敌制胜的前进方向,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辉煌前景。
是的,窑洞与高楼大厦相比,是落后的。但窑洞的构创原理,却永远是高楼大厦所遵循的。建筑工程学的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楼愈高则根基愈深;根基愈深则楼体愈坚。缺乏根基或根基不深的高楼大厦,必定会动摇倒塌。大地是一切建筑的物质基础,人民是社会运动的主体力量。社会的高楼大厦,靠人民大众支撑。脱离人民大众的社会建筑是不牢固、不长久的。从延安窑洞里走出来的共产党人,他们与人民大众融为一体,从而赢得了民心,团结了民众,形成了合力,才建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高楼大厦。
今天,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唯一宗旨的共产党人,万万不可忘记延安的窑洞与精神。只有根植于大地,与人民紧紧拥抱,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才经得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才能巍然屹立、层层升高。
延安的一孔孔窑洞,是一双双眼睛,它在注视着、希冀着,给现实以启迪和思考……